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筛检查]
A --> C[功能评估]
A --> D[病因探查]
B --> B1(血常规+中性粒细胞计数)
B --> B2(CRP/ESR)
B --> B3(病原体培养)
C --> C1(氧化爆发试验)
C --> C2(趋化试验)
C --> C3(吞噬试验)
C --> C4(粘附分子检测)
D --> D1(靶向基因测序)
D --> D2(骨髓细胞学)
D --> D3(流式细胞术膜受体分析)
判断逻辑:
初筛检查:
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但反复感染→启动功能评估
CRP持续升高→提示慢性炎症状态
功能试验组合:
氧化爆发异常→优先检测NADPH氧化酶基因(CYBB等)
趋化/粘附缺陷→检测整合素基因(如ITGB2)
病因探查:
基因突变阳性→确诊并指导遗传咨询
骨髓成熟障碍→排除继发性功能障碍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及处理建议
氧化爆发试验
刺激指数≥2.0
ROS生成缺陷→抗真菌预防治疗;筛查慢性肉芽肿病相关基因
趋化指数
>正常均值2SD
迁移障碍→避免创伤性操作;监测深部感染
吞噬率
>90%
病原体清除障碍→强化脓肿引流;延长抗生素疗程
CD18表达
流式细胞术>95%阳性
整合素缺陷→警惕白细胞黏附缺陷;造血干细胞移植评估
CRP
<5 mg/L
持续升高→提示亚临床感染或炎症;需影像学排查隐匿病灶
基因检测
无致病突变
检出突变→确诊分型;家系验证;制定个体化防控策略
四、诊断流程要点
确诊路径:
满足"必须条件"且功能试验异常→临床诊断
基因检测阳性或金标准异常→病原学确诊
鉴别重点:
排除继发性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糖尿病、自身免疫病等)
区分特定类型功能缺陷(如CGD vs LAD)
监测指标:
每3-6个月评估功能试验
感染期强化病原学检查
参考文献:
《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 A Molecular and Genetic Approach》(4th ed.)
IUIS 2023原发性免疫缺陷分类标准
《Journal of Clinical Immunology》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诊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