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其他特指的盘尾丝虫病Other specified Onchocercia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17:23
编码1F6A.Y

关键词

索引词Onchocerciasis、其他特指的盘尾丝虫病、盘尾丝虫病性眼睑寄生虫侵染
缩写OTSP、Other-Specified-Onchocerciasis
别名河盲症、瞎眼丝虫病

其他特指的盘尾丝虫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皮肤剪片法:在皮肤活检标本中发现盘尾丝虫微丝蚴(灵敏度70%-90%)。
      • PCR检测:检出旋盘尾线虫特异性基因(如O-150重复序列)。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皮肤症状:皮下结节(骨骼突出部位为主)、苔藓样变、色素沉着伴剧烈瘙痒。
      • 眼部症状:角膜炎、虹膜炎、视网膜炎或进行性视力下降。
    • 流行病学史
      • 来自非洲、拉丁美洲或也门等流行区,或有蚋蝇叮咬暴露史。
  3. 阈值标准

    • 确诊:满足任意一项"必须条件"。
    • 高度疑似:符合所有支持条件(典型症状+流行病学史),但病原学检测阴性时,需结合血清学抗体检测(抗Ov16抗体阳性)。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
    │ 辅助检查体系 │
    └────────────┬────────────┘
    ├─ 病原学检查
    │ ├─皮肤剪片法
    │ └─PCR检测
    ├─ 血清学检查
    │ ├─抗Ov16抗体检测
    │ └─IgE定量
    ├─ 影像学检查
    │ ├─皮下结节超声
    │ └─眼部裂隙灯/眼底镜
    └─ 炎症标志物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CRP/ESR

  2. 判断逻辑

    • 皮肤剪片法
      • 阳性:直接确诊,需注意取材部位(髂嵴、肩胛区阳性率最高)。
      • 阴性但高度怀疑:需重复采样(至少3次)或联合PCR检测。
    • 超声检查
      • 典型表现:皮下结节内见"绳结样"高回声团(成虫包裹),伴后方声影。
      • 鉴别意义:可与脂肪瘤、纤维瘤等皮下肿块区分。
    • 血清抗Ov16抗体
      • 阳性阈值:滴度≥1:128提示活动性感染,特异性>95%。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测

    • 皮肤剪片微丝蚴阳性:直接确诊,需定量报告(微丝蚴密度与疾病严重度正相关)。
    • PCR阳性:适用于早期感染或低微丝蚴负荷病例,可检测成虫DNA。
  2. 血清学指标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500/μL):提示寄生虫感染,但需排除其他蠕虫病。
    • IgE显著升高(>2000 IU/mL):反映Th2型免疫反应,治疗后可下降。
  3. 影像学特征

    • 裂隙灯下角膜微丝蚴:活动性眼感染的直接证据,需紧急治疗。
    • 超声"绳结样"回声:成虫包裹的特征性表现,特异性>90%。
  4. 炎症标志物

    • CRP>20 mg/L:提示继发细菌感染(如抓挠导致的蜂窝织炎)。

四、总结

参考文献

  1. WHO《盘尾丝虫病防治指南》(2023修订版)
  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综述:Onchocerciasis(2022)
  3. CDC寄生虫病诊断标准(2024)
条目眼盘尾丝虫病1F6A.0
条目皮肤盘尾丝虫病1F6A.1
条目其他特指的盘尾丝虫病1F6A.Y
条目未特指的盘尾丝虫病1F6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