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百科
ICD疾病
国内健康
热点新闻
疾病科普
健康生活
四季养生
健康新闻
医药产经
公共卫生
医学成果
环球医讯
干细胞与抗衰老
硒与微生态
外泌体知识
健康研究
AI与医疗健康
家医百科
ICD疾病
ICD扩展码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花斑癣
Pityriasis versicolor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定义
症状
诊断
同类
编码
1F2D.0
路径
01
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1F20 - 1F2Z
真菌病
1F2D
非皮肤癣菌性浅部皮肤真菌病
1F2D.0
花斑癣
关键词
索引词
Pityriasis versicolor、花斑癣
展开
同义词
Tinea versicolor
展开
别名
汗斑、花斑糠疹
展开
花斑癣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通过刮取皮损处的鳞屑进行显微镜检查,可见到马拉色菌的孢子和菌丝。
将刮取的标本进行培养,可以鉴定出马拉色菌。
PCR检测阳性,用于进一步确认马拉色菌的存在。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色素改变
:出现白色、粉红色、黄褐色或棕色的色素改变,常见于躯干、肩膀、手臂、颈部和面部等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
鳞屑
:感染区域常伴有细小鳞屑,这些鳞屑是由于角质层细胞受损后脱落形成的。
瘙痒
:部分患者在夏季多汗时,可伴有轻微的瘙痒感。
流行病学史
:
高温潮湿环境、多汗、油脂分泌旺盛或免疫力低下的个体更容易发生花斑癣。
个人卫生状况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也是诱发因素。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典型临床表现(色素改变+鳞屑)。
伍德灯检查下呈现黄色荧光。
二、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
皮肤镜检查
:
异常意义
:皮肤镜下可见到典型的花斑癣病变特征,如细小的鳞屑和色素改变。
伍德灯检查
:
异常意义
:在伍德灯下,部分患者的皮损可能呈现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临床鉴别检查
:
皮肤病鉴别
:
异常意义
:与其他浅表真菌感染(如体癣)、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进行鉴别,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
:明确高温潮湿环境、多汗、油脂分泌旺盛或免疫力低下的个体情况,增强诊断指向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病原学检查
:
真菌镜检阳性
:直接确诊花斑癣。
真菌培养阳性
:鉴定出马拉色菌,支持诊断。
PCR检测阳性
:特异性基因检出支持早期或培养阴性病例的诊断。
血清学检查
:
抗体检测阳性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诊断。
皮肤镜检查
:
异常意义
:皮肤镜下可见到典型的花斑癣病变特征,如细小的鳞屑和色素改变。
伍德灯检查
:
异常意义
:在伍德灯下,部分患者的皮损可能呈现黄色荧光,有助于诊断。
其他相关检查
:
皮肤病理检查
:在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如角质层细胞破坏和马拉色菌的分布情况。
四、总结
确诊核心
依赖于病原学证据(真菌镜检、真菌培养或PCR),结合典型症状及流行病学史。
辅助检查
以皮肤镜检查和伍德灯检查为主,避免依赖单一实验室指标。
实验室异常意义
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真菌镜检、真菌培养、PCR检测)。
权威依据
:
《临床皮肤病学》
《皮肤真菌病学》
《真菌学与真菌病学》
同类疾病
顶部
条目
花斑癣
1F2D.0
条目
马拉色菌毛囊炎
1F2D.1
条目
白癣
1F2D.2
条目
黑癣
1F2D.3
条目
掌黑癣
1F2D.4
条目
非皮肤真菌所致甲真菌病
1F2D.5
条目
其他特指的非皮肤癣菌性浅部皮肤真菌病
1F2D.Y
条目
未特指的非皮肤癣菌性浅部皮肤真菌病
1F2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