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组织、体液)培养分离出粗球孢子菌(Coccidioides immitis 或 C. posadasii)。
分子检测阳性:
PCR检测检出粗球孢子菌特异性基因(如Ag2/PRA抗原基因)。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典型临床表现:
发热(≥38℃)伴以下任一症状:
骨骼疼痛(脊柱/肋骨/长骨)
皮肤结节/溃疡(躯干或四肢近端)
头痛伴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
体重减轻>5%或持续乏力(>4周)。
血清学证据:
补体固定试验(CF)抗体滴度≥1:16。
抗粗球孢子菌IgG抗体持续升高(恢复期较急性期升高4倍)。
影像学证据:
X线/CT显示溶骨性病变(骨骼)或环形强化脓肿(软组织)。
MRI显示脑膜线状强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阈值标准:
确诊:满足"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
高度疑似(无病原学证据时):
典型临床表现 + 血清学阳性(CF≥1:16或IgG 4倍升高)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病理学检查]
B --> B1[血清学:CF试验/抗球孢子菌IgG]
B --> B2[分子检测:PCR]
B --> B3[培养:组织/体液]
C --> C1[X线:骨骼溶骨性病变]
C --> C2[CT:软组织脓肿]
C --> C3[MRI:脑膜强化]
D --> D1[组织活检:球体+肉芽肿]
判断逻辑:
血清学(CF/IgG):
滴度≥1:16提示活动性播散感染,需结合临床表现;阴性结果不排除诊断(免疫抑制者可能假阴性)。
影像学:
骨骼溶骨性病变+软组织肿胀→优先活检;脑膜强化→需腰椎穿刺查脑脊液。
组织活检:
发现球体可确诊;肉芽肿性炎症为支持性证据(需排除结核等)。
PCR与培养:
PCR快速但敏感性低;培养为金标准但耗时长(2-5周),两者互补。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血清学检查:
补体固定试验(CF)滴度≥1:16:
意义:提示播散性感染,滴度越高提示感染负荷越大。
处理:启动抗真菌治疗,监测滴度变化(治疗有效时下降)。
抗球孢子菌IgG阳性:
意义:既往或现症感染标志,4倍升高提示活动性感染。
处理:结合临床表现决定治疗。
组织病理学:
球体检出:
意义:确诊依据,明确感染阶段(成熟球体含内生孢子提示活动期)。
处理:立即开始靶向治疗。
肉芽肿性炎症:
意义:支持诊断但非特异(需结合其他检查)。
炎症标志物:
CRP>50 mg/L或ESR>50 mm/h:
意义:反映疾病活动度,治疗有效时下降。
处理:监测治疗反应。
脑脊液检查(CNS受累时):
白细胞>5/μL+蛋白>45 mg/dL:
意义:提示脑膜炎,需加做脑脊液CF试验(敏感性60-80%)。
四、总结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活检/培养检出球体或PCR阳性。
关键支持:血清学(CF≥1:16)结合影像学(溶骨/脓肿/脑膜强化)。
鉴别重点:
骨骼病变需与骨结核、骨肿瘤区分;
皮肤病变需与孢子丝菌病、皮肤结核鉴别。
参考文献:
IDSA《球孢子菌病诊疗指南》(2020)、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临床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