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汉坦病毒病Unspecified Hantavirus disease 更新时间:2025-06-19 01:54:44 关键词 索引词 Hantavirus disease、未特指的汉坦病毒病、汉坦病毒病
展开 别名 流行性出血热、野鼠型出血热、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
展开 未特指的汉坦病毒病(ICD-11: 1D62.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血清学检测 :急性期血清IgM抗体阳性(ELISA法)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升高≥4倍。
分子生物学检测 :RT-PCR检出汉坦病毒特异性核酸(如S片段或M片段)。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三联征 :
突发高热(≥38.5℃)持续3-7天
血小板减少(<100×10⁹/L)
蛋白尿(尿蛋白≥1+)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1-6周有鼠类接触史(如农业活动、野外作业、疫区居住)。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次要临床表现 :
头痛/腰痛/眼眶痛(疼痛评分≥4分)
结膜充血或面部潮红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
实验室阈值 :
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⁹/L)伴核左移
凝血功能异常(PT延长>3秒或纤维蛋白原<2g/L)
血尿素氮轻度升高(>7.1mmol/L)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特殊检测]
B --> B1[血常规]
B --> B2[尿常规]
B --> B3[凝血功能]
B --> B4[生化指标]
C --> C1[胸部X线/CT]
C --> C2[腹部超声]
D --> D1[血清学检测]
D --> D2[RT-PCR]
D --> D3[病毒分离]
判断逻辑 :
血常规 :
血小板减少是核心指标,<50×10⁹/L提示出血风险
白细胞升高需排除其他感染
尿常规 :
蛋白尿是肾损伤早期标志,需动态监测
镜下血尿需与肾小球疾病鉴别
凝血功能 :
胸部影像 :
肺部浸润影需与HPS型鉴别,无典型肺泡水肿支持未特指型
血清学检测 :
IgM阳性可早期诊断,IgG双份血清确诊
假阴性可能出现在发病<5天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血小板计数
150-400×10⁹/L
<100×10⁹/L:提示病毒介导骨髓抑制;<50×10⁹/L:需预防自发性出血
尿蛋白
阴性或<0.15g/24h
≥1+: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持续阳性需监测肾功能
血清IgM抗体
阴性
阳性:确诊急性感染;假阴性需复查或结合PCR
中性粒细胞比例
40-75%
>80%:提示细菌合并感染可能
纤维蛋白原
2-4g/L
<1.5g/L:DIC高风险,需补充凝血因子
ALT/AST
<40U/L
升高2-3倍:提示肝细胞损伤,需排除其他肝炎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
血小板<30×10⁹/L:输注血小板+密切监测出血征象
PT延长伴出血:立即补充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
进行性蛋白尿:监测尿蛋白/肌酐比值,>500mg/g提示肾损伤
四、诊断流程要点
疑似病例 :发热+血小板减少+疫区暴露史
拟诊病例 :满足疑似标准+任一项支持条件
确诊病例 :满足必须条件+金标准阳性
排除标准 :
明确其他发热病因(如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
无汉坦病毒血清学/PCR证据
参考文献 :
WHO《病毒性出血热诊断指南》(2023版)
中国CDC《汉坦病毒感染防控技术方案》
《默沙东诊疗手册》传染病分册(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