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颅内肉芽肿Unspecified Intracranial granuloma

更新时间:2025-06-19 03:42:04
编码1D04.1Z

关键词

索引词Intracranial granuloma、未特指的颅内肉芽肿、颅内肉芽肿、脑肉芽肿
缩写ICG、Intracranial-Granuloma-NOS
别名颅内炎症性肉芽肿、中枢神经系统肉芽肿、脑部肉芽肿病、不明原因颅内肉芽肿

未特指的颅内肉芽肿(1D04.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1. 组织病理学证据
    • 脑组织标本HE染色显示肉芽肿性炎症(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聚集)。
    • 特殊染色(抗酸、六胺银等)未发现明确病原体。
  2. 影像学支持
    • 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后结节状/环状强化(70%-90%)。
  3. 排除其他病因
    • 通过实验室检查排除结核、真菌、寄生虫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节病)。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1. 典型临床表现(需满足≥2项):
    • 头痛伴恶心/呕吐(颅内高压征象)。
    •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无力、失语)。
    • 癫痫发作(局灶性或全面性)。
  2. 脑脊液异常
    • 压力 >200 mmH₂O,蛋白 >45 mg/dL,细胞数 5-50/μL(淋巴细胞为主)。
  3. 炎症标志物升高
    • CRP >10 mg/L 或 ESR >20 mm/h(提示非特异性炎症)。

阈值标准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脑脊液分析] B --> D[MRI平扫+增强] B --> E[CT扫描] C --> F[常规+生化] C --> G[微生物学检测] A --> H[血液检查] H --> I[炎症标志物 CRP/ESR] H --> J[自身免疫抗体 ACE/ANCA] H --> K[感染血清学] A --> L[确诊检查] L --> M[脑组织活检] L --> N[病理特殊染色]

判断逻辑

  1. MRI平扫+增强
    • 判断逻辑
      • T2高信号+结节强化 → 支持肉芽肿(敏感性90%)。
      • 环形强化+周围水肿 → 需鉴别脓肿或肿瘤。
    • 与其他检查关系:若MRI阴性但症状典型,需行脑脊液检查。
  2. 脑脊液分析
    • 判断逻辑
      • 压力↑+蛋白↑+淋巴细胞为主 → 符合炎症性病变(特异性70%)。
      • 糖/氯化物正常 → 排除细菌感染。
    • 与活检关系:脑脊液病原体阴性时,需活检确认。
  3. 血液自身免疫抗体
    • 判断逻辑
      • ACE↑ → 提示结节病(需胸部CT验证)。
      • ANCA阳性 → 提示血管炎性肉芽肿。
  4. 脑组织活检
    • 金标准逻辑:病理见肉芽肿+特殊染色阴性 → 确诊"未特指肉芽肿"。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脑脊液压力 70-180 mmH₂O >200 mmH₂O:提示颅内高压,需降颅压治疗。
脑脊液蛋白 15-45 mg/dL >45 mg/dL:血脑屏障破坏,需排查感染/炎症。
脑脊液细胞数 0-5/μL 5-50/μL(淋巴为主):符合肉芽肿性炎症。 >100/μL需排除感染。
CRP <5 mg/L >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需监测治疗反应。
ESR <20 mm/h(男)<30 mm/h(女) 持续升高:需排查系统性炎症(如血管炎)。
血清ACE 8-52 U/L >52 U/L:提示结节病可能,需结合胸部影像。
病理特殊染色 阴性 阳性:指向特定感染(如抗酸+→结核);阴性支持"未特指"诊断。

四、总结

参考文献

  1. WHO《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指南》
  2.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3.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2024)
  4. _Neurology_临床实践指南(AAN)
条目颅内真菌性肉芽肿1D04.10
条目其他特指的颅内肉芽肿1D04.1Y
条目未特指的颅内肉芽肿1D04.1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