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词Fracture of upper end of tibia、其他特指的胫骨上端骨折、胫骨上端骨折,为延伸至关节、胫骨上端骨折,延伸至关节、胫骨上端骨折,延伸至关节外侧髁、胫骨上端骨折,延伸至关节内侧髁、胫骨上端骨折,延伸至关节,完全性关节、胫骨上端青枝型骨折、胫骨上端斗柄或角部骨折、胫骨上端骨骺骨折、胫骨上端生长板骨折、胫骨上端Salter-Harris 骨折、胫骨上端骨软骨骨折、胫骨髁间隆起骨折、胫骨髁骨折、胫骨结节性骨折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X线平片]
A --> C[神经血管检查]
B --> D{骨折是否明确?}
D -->|是| E[制定治疗方案]
D -->|否| F[CT扫描]
F --> G{关节面是否受累?}
G -->|是| H[MRI评估软组织]
G -->|否| E
H --> I[韧带/半月板损伤分级]
C --> J[肌力/感觉测试]
判断逻辑:
X线平片:
阳性标准:
正位片:胫骨平台塌陷>2mm或髁间棘撕脱。
侧位片:胫骨结节骨块移位>3mm。
漏诊处理: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升级至CT。
CT三维重建:
关键指标:
关节面台阶征(≥3mm提示手术指征)。
骨折块旋转角度(>10°需复位)。
逻辑关联:比X线提高粉碎性骨折检出率40%。
MRI:
序列选择:
T2/STIR:骨髓水肿范围(>5cm²提示隐匿骨折)。
PD-FS:半月板/韧带撕裂(Ⅲ级信号为完全断裂)。
决策意义:确定是否需同期修复软组织。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适应证:足背感觉减退或足下垂。
阳性标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0 m/s。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术前常规检查:
D-二聚体升高(>0.5 mg/L):
意义:深静脉血栓高风险,需预防性抗凝。
CRP>50 mg/L:
意义:提示创伤性炎症反应,延迟手术至峰值下降。
术后监测:
白细胞>12×10⁹/L + 发热:
意义:早期手术部位感染,需细菌培养。
血红蛋白<80 g/L:
意义:活动性出血或溶血反应,紧急输血指征。
骨代谢指标(用于骨质疏松相关骨折):
25-羟维生素D<20 ng/mL:
意义:骨愈合延迟风险,需补充维生素D+钙剂。
四、总结
诊断核心:影像学(X线/CT)确认骨折形态是金标准,MRI解决隐匿性骨折及软组织评估。
检查逻辑:分层推进(平片→CT→MRI),避免漏诊关节内损伤。
实验室重点:术前排除血栓风险,术后警惕感染及贫血。
参考文献:
AO Foundation.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Classification Compendium (2023).
Schatzker J. The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he Toronto Experience. J Orthop Trauma.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