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位于踝或足水平的趾长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Other specified Injury of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of long flexor muscle of toe at ankle or foot level
更新时间:2025-06-19 04:19:09
关键词
索引词Injury of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of long flexor muscle of toe at ankle or foot level、其他特指的位于踝或足水平的趾长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
缩写趾长屈肌损伤、趾长屈肌软组织损伤、足趾长屈肌损伤
别名趾长屈肌劳损、趾长屈肌扭伤、趾长屈肌拉伤、足趾长屈肌劳损、足趾长屈肌扭伤、足趾长屈肌拉伤
其他特指的位于踝或足水平的趾长屈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证据:
- MRI显示趾长屈肌肌腱连续性中断(完全撕裂)或部分纤维断裂(部分撕裂),伴T2加权像高信号(水肿/出血)。
- 超声检查显示肌腱局部增厚(>6mm)、低回声区(血肿)或纤维结构紊乱(敏感性85%-90%)。
- 功能性障碍证据:
- 主动屈曲第2-5趾时肌力下降≥50%(与健侧对比),伴疼痛加重。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创伤史:
- 急性损伤:踝关节过度背屈或足部强力外翻史(如运动扭伤)。
- 慢性损伤:长期负重活动史(如跑步、舞蹈)。
- 体征三联征:
- 内踝后下方沿肌腱走行区压痛(阳性率>80%)。
- 局部可触及硬结(慢性)或凹陷感(急性撕裂)。
- 被动背伸脚趾诱发剧痛(拉伸试验阳性)。
-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创伤史 + 体征三联征 + 肌力下降≥30%。
二、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树:
一级检查 → 二级检查 → 三级检查
├─ X线平片 → 排除骨折/骨赘 → 阴性则升级检查
├─ 超声检查 → 评估肌腱连续性 → 异常则行MRI
└─ MRI(金标准)→ 评估损伤分级 → 指导手术决策
-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阴性意义:排除撕脱性骨折(胫骨远端或跖骨基底部),确诊需升级检查。
- 超声检查:
- 阳性标准:肌腱厚度>6mm或存在低回声裂隙(特异性>90%)。
- 逻辑关联:阳性结果可避免不必要的MRI,阴性结果需MRI确认。
- MRI:
- T1像:显示肌腱结构完整性(完全撕裂=连续性中断)。
- T2/STIR像:高信号区范围>肌腱横径50%提示重度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
- 参考值:<5 mg/L
- 异常意义:>10 mg/L提示合并感染或严重炎症(发生率<5%),需排查化脓性肌腱炎。
- 血沉(ESR):
- 参考值:男性<15 mm/h,女性<20 mm/h
- 异常意义:>30 mm/h需警惕自身免疫性肌腱病(如类风湿关节炎)。
-
代谢指标:
- 空腹血糖:
- 参考值:3.9-6.1 mmol/L
- 异常意义:>7.0 mmol/L提示糖尿病性肌腱病变风险,需强化血糖控制。
- 血尿酸:
- 参考值: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
- 异常意义:>480 μmol/L可能加重肌腱钙化,需降尿酸治疗。
-
血常规:
- 白细胞计数:
- 参考值:4.0-10.0×10⁹/L
- 异常意义:>12.0×10⁹/L伴中性粒细胞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四、诊断路径总结
- 核心确诊:依赖MRI/超声显示肌腱结构损伤(金标准)。
- 关键鉴别:
- X线排除骨折 → 超声初筛 → MRI明确损伤程度。
- 实验室检查仅用于排除代谢/感染性并发症。
- 治疗导向:
- 部分撕裂:保守治疗(制动+康复)。
- 完全撕裂:手术修复(肌腱缝合术)。
参考文献:
- 《骨与关节损伤》(第5版),王正国主编
- 《肌肉骨骼系统磁共振成像》(第3版),Mink等
-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on Acute Trauma to the Ankle (2024)
- UpToDate临床顾问:肌腱损伤的诊断与管理(2025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