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内镜与病理检查]
A --> D[全身评估]
B --> B1[CT扫描]
B --> B2[MRI]
C --> C1[鼻内镜检查]
C --> C2[组织活检]
D --> D1[胸部CT]
D --> D2[骨扫描]
判断逻辑:
CT扫描:
关键指标:窦腔浑浊、骨质破坏(上颌窦前壁/内侧壁)
阳性意义:局部侵犯范围评估(T分期),敏感性90%-100%
MRI:
典型表现:T1WI低信号、T2WI中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核心价值:评估软组织侵犯(眼眶/颅底/颅内),特异性>95%
鼻内镜:
阳性发现:菜花样新生物伴表面坏死
操作逻辑:引导靶向活检,避免盲目取样
全身评估:
胸部CT:排除肺转移(转移率15%-25%)
骨扫描:针对骨痛或ALP升高患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炎症标志物:
CRP >50 mg/L:提示肿瘤合并感染或广泛坏死,需抗生素干预
ESR >40 mm/h:反映肿瘤负荷或副肿瘤综合征
血常规:
白细胞 >11×10⁹/L:警示继发感染(鼻窦炎/蜂窝织炎)
血红蛋白 <100 g/L:需排查慢性失血(肿瘤溃烂出血)
生化指标:
ALP升高:提示骨转移可能,需结合骨扫描
肝功能异常:警惕肝转移(发生率5%-10%)
免疫组化补充:
PD-L1阳性(CPS≥1):提示免疫治疗潜在获益
EGFR过表达:指导靶向治疗选择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核心路径:
临床表现+影像学疑诊 → 鼻内镜活检 → 病理确诊
关键注意:
早期症状(面部肿胀/单侧鼻塞)需与慢性鼻窦炎鉴别
颅底侵犯时头痛特点:夜间加重、枕部放射痛
分层诊断:
mermaid
graph LR
S[可疑症状] --> I[影像学初筛]
I --阳性--> B[靶向活检]
I --阴性--> F[3个月随访]
B --确诊--> T[TNM分期]
T --> M[多学科会诊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