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索引词Urothelial carcinoma of bladder、膀胱尿路上皮癌、TCC[膀胱移行细胞癌]、膀胱非乳头状移行细胞癌
同义词TCC -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别名膀胱癌、尿路上皮性膀胱癌、Urothelial-Bladder-Cancer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XA2PT2膀胱顶
XA2562膀胱后壁
XA4P63输尿管口
XA4UM5膀胱前壁
XA0VZ5膀胱颈
XA6SR9膀胱上壁
XA8KN5尿道内口
XA6KF2膀胱三角
XA0R03膀胱壁
XA3JA5膀胱侧壁
XA2562膀胱后壁
XA4UM5膀胱前壁
XA6SR9膀胱上壁
XA3JA5膀胱侧壁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膀胱尿路上皮癌,也称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是起源于泌尿系统移行上皮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移行上皮覆盖了从肾盂、输尿管到膀胱及近端尿道的整个泌尿道内表面,因此理论上该类型癌症可以发生在上述任何部位,但最为常见于膀胱。根据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标准,它被归类为泌尿道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亚型,除了典型的尿路上皮癌外,还包括非乳头状变体等多种形态表现形式。
病因学特征
-
环境因素:
- 长期吸烟被认为是导致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主要的可预防性风险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的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如尼古丁、烟焦油等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尿液并直接作用于膀胱黏膜,引起DNA损伤,从而诱发癌变。
- 职业暴露亦不容忽视。长期接触某些工业化学品或重金属(例如染料、橡胶制品中的芳香胺、苯酚衍生物以及皮革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铬盐)也可能增加患病几率。
-
遗传易感性:
- 尽管大多数膀胱尿路上皮癌病例没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但特定遗传综合征如林奇综合症(Lynch syndrome)患者因携带相关基因突变而表现出较高的发病倾向。
- 除此之外,少数研究提示某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可能通过影响DNA修复机制间接提高个体患此病的风险。
-
慢性炎症刺激:
-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血吸虫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均能造成持续性的局部组织损伤与修复循环,这种过程有可能促进异常细胞增殖进而发展成癌症。
- 体内存在的长期低度炎症状态同样被视为潜在促癌因素之一。
-
其他因素:
- 年龄增长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改变的重要危险因子;随着年龄增大,累积的基因突变机会增多,增加了发生癌症的可能性。
- 性别差异也是值得注意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这可能部分归因于男性群体中有更多人有吸烟史或其他高危行为习惯。
病理机制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展通常经历多个阶段,首先是正常上皮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在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演变成原位癌,最终进展为侵袭性癌。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了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变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 基因组不稳定:频繁的DNA复制错误积累导致关键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破坏正常的细胞生长调控网络。
- 信号通路失调:PI3K/AKT/mTOR、RAS/RAF/MEK/ERK等多条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活性异常增强,驱动细胞无限制地分裂增殖。
- 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模式改变及组蛋白修饰失衡干扰正常基因表达谱,进一步加剧细胞功能障碍。
- 免疫逃逸: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抑制性免疫细胞及其分泌产物,帮助癌细胞躲避宿主免疫监视,促进其生存与发展。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无痛性肉眼血尿,即尿色变红但无明显疼痛感觉,有时伴有血块排出。
-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当肿瘤侵犯至膀胱颈部时。
- 晚期病人可能会观察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消耗表现,或者因远处转移引发相应器官系统的特异性症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