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25
子码范围8B00 - 8B0Z

关键词

索引词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同义词intracranial bleed、颅内出血
缩写ICH
别名脑溢血、脑血管破裂

颅内出血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颅内出血是指脑组织或其周围结构中发生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积聚在脑实质、蛛网膜下腔、硬膜下间隙或硬膜外间隙中的病理过程。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颅内出血可迅速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意识改变、局灶性神经缺损等,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二、医学定义

颅内出血是一种急性脑血管事件,通常是由血管壁的异常或血流动力学改变所引发。出血可直接压迫脑组织并诱发一系列继发性损伤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颅内出血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需紧急处理以减轻脑损伤程度。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1. 高血压: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深部脑出血。
  2. 脑血管病变
    • 脑动脉瘤:动脉壁薄弱处形成囊状突起,在一定条件下破裂出血。
    • 动静脉畸形(AVM):先天性异常连接使高流量低阻力的动静脉直接沟通,增加出血风险。
  3. 淀粉样变性: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表现为小至中等大小的皮层或皮层下出血点。
  4. 药物相关因素:抗凝治疗不当、溶栓药物使用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
  5. 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von Willebrand病等影响凝血系统稳定性的疾病。

四、病因: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颅内出血并非感染性疾病,因此无传统意义上的“传播途径”。但存在多个明确的风险因素:

  1. 年龄: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
  2. 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病。
  3. 生活习惯:吸烟、过量饮酒、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显著提高发病概率。
  4. 基础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血管健康状况较差,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
  5. 环境因素:极端气温变化可能诱发血压波动,间接促进出血发生。

此外,对于有家族史或其他已知风险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干预至关重要。


依据来源:国际脑卒中协会指南、ICD-11编码说明及相关专业文献综述。

条目脑出血8B00
条目蛛网膜下腔出血8B01
条目非创伤性硬膜下出血8B02
条目非创伤性硬膜外出血8B03
条目胎儿或新生儿非创伤性颅内出血KA82
条目未特指的颅内出血8B0Z
分部颅内出血8B00-8B0Z
分部脑缺血8B10-8B1Z
条目缺血或出血未知的卒中8B20
条目脑血管病,不伴急性症状8B21
条目某些特指的脑血管病8B22
条目脑血管异常8B23
条目低氧缺血性脑病8B24
条目脑血管病晚期效应8B25
条目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血管综合征8B26
条目颅内或颅外动脉无症状狭窄BD55
条目颅内或颅外动脉无症状闭塞BD56
条目未特指的脑血管病8B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