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抽动障碍Unspecified Tic disorders 更新时间:2025-06-18 23:03:29 关键词 索引词 Tic disorders、未特指的抽动障碍、抽动障碍、抽动障碍 nos、抽动NOS、抽搐NOS
展开 未特指的抽动障碍 (8A05.Z) 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临床观察评估 :通过标准化行为观察工具(如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确认存在持续性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症状持续≥4周但<1年。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抽动症状表现 :
至少存在一种运动抽动(如眨眼、耸肩)或一种发声抽动(如清嗓声、咕噜声)。
抽动频率:每日多次发作,间歇期≤3个月。
病程特征 :
症状首次出现年龄≤18岁(80%-95%病例)。
排除物质滥用(如兴奋剂)或神经系统疾病(如亨廷顿病)导致的继发性抽动。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共病证据 :
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状(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强迫行为(OCD)或情绪不稳定表现。
家族史 :一级亲属有抽动障碍或相关神经发育疾病史(阳性率30%-40%)。
功能损害 :抽动导致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显著受损。
阈值标准 :
符合所有"必须条件"即可初步诊断。
若存在≥2项"支持条件"可增强诊断确定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临床评估]
A --> C[神经生理检查]
A --> D[影像学检查]
A --> E[实验室筛查]
B --> B1[耶鲁抽动量表/YGTSS]
B --> B2[ADHD评定量表]
B --> B3[耶鲁-布朗强迫量表]
C --> C1[脑电图/EEG]
C --> C2[事件相关电位/ERP]
D --> D1[结构MRI]
D --> D2[功能MRI]
E --> E1[血铜蓝蛋白]
E --> E2[ASO滴度]
E --> E3[甲状腺功能]
判断逻辑 :
临床量表(B类) :
YGTSS :总分>25分提示中重度抽动;强迫量表>16分支持OCD共病。
关联性 :量表组合使用可区分单纯抽动与共病状态。
神经生理检查(C类) :
EEG异常 (如局灶性慢波):需排除癫痫性肌阵挛(异常率5%-10%)。
P300波幅降低 :提示认知处理功能受损,与ADHD共病相关。
影像学(D类) :
基底节体积减小 (sMRI):支持神经发育异常(阳性率30%-50%)。
前额叶-纹状体回路低激活 (fMRI):与症状严重度正相关。
实验室筛查(E类) :
铜蓝蛋白正常 :排除Wilson病(临界值<20mg/dL)。
ASO滴度阴性 :排除PANDAS综合征(临界值<200IU/mL)。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神经影像学 :
基底节体积减小 :提示皮质-纹状体-丘脑回路发育异常,需加强行为干预。
前额叶代谢降低 :关联执行功能缺陷,建议神经认知训练。
电生理检查 :
EEG局灶性慢波 :需随访排除癫痫,若持续存在建议抗癫痫药评估。
P300潜伏期延长 :提示注意力加工障碍,推荐认知行为疗法。
血液检测 :
TSH升高 (>4.5mIU/L):可能加重抽动,需转诊内分泌科。
抗DNase B阳性 :提示链球菌感染后自身免疫反应,考虑免疫调节治疗。
遗传检测 :
SLITRK1基因突变 :阳性者预后较差,建议家族遗传咨询。
四、总结
诊断核心 :基于临床症状观察(YGTSS)及病程特征,需排除继发性病因。
检查重点 :
影像学/电生理用于评估神经发育基础
实验室筛查聚焦鉴别诊断(如Wilson病、PANDAS)
异常结果处理 :
神经解剖异常→强化行为疗法
免疫指标阳性→多学科会诊
参考文献 :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
AACAP实践指南:抽动障碍评估与治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