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被失眠缠上——翻来覆去半小时还没睡着、晚上老做乱梦一醒就难再睡,其实这和中医说的“气血亏虚”关系很大。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的“气血”对应着血液携氧能力、神经调节功能:当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血里帮着带氧的“小载体”少了)、自主神经乱了套时,就容易出现睡眠问题。还有数据显示,约38%的慢性失眠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气血虚症状,比如脸色萎黄、心慌、记不住事儿,这些都是典型表现。
科学食疗:吃对食材补气血
- 关键食材怎么搭?
- 红枣+银耳:红枣里的环磷酸腺苷能调节神经兴奋度,银耳中的多糖成分有助于红细胞生成,每天用10颗红枣加5克干银耳炖着吃就行。
- 桂圆+小米:桂圆肉里的γ-氨基丁酸能让中枢神经“放松”,小米含的色氨酸是身体合成褪黑素的原料,晚上吃这个组合很合适。
- 猪肝+绿叶菜:动物肝脏是血红素铁的主要来源,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能提升铁吸收率,每周吃2次,每次50克猪肝配200克菠菜。
-
一日三餐怎么安排? 早餐:黑芝麻糊配水煮蛋+全谷物面包——芝麻里的亚油酸能改善微循环,帮着气血“流动”。 午餐:当归生姜羊肉汤配糙米饭+苋菜——羊肉汤含支链氨基酸,苋菜每100克铁含量达3.9毫克,刚好补铁。 加餐:枸杞菊花茶配一小把坚果——枸杞多糖能调节免疫,坚果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好。
运动干预:动一动激活气血
-
早上动:提精神补气血
- 做5分钟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慢慢上举、再放下,能刺激背部督脉,帮着提精神。
- 1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原地高抬腿,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促进血液循环。
-
晚上动:放松好睡觉
- 睡前1小时做“大拜式”瑜伽:跪在地上身体往前趴,拉伸脊柱,调整植物神经。
- 卧位五禽戏收功法:仰卧时模仿鸟拍翅膀的动作,配合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
环境调控:打造“睡眠友好”空间
- 光照:每天早上晒15分钟自然光照,稳定生物钟。
- 温湿度:卧室温度保持22-25℃,湿度50%-60%,太干或太闷都睡不好。
- 声音:用45-55分贝的自然白噪音(如雨声、流水声),减少被惊醒的可能。
综合调理:多管齐下更有效
- 按穴位:每天早上按百会穴100次(头顶正中间),配合揉涌泉穴(脚掌心)。
- 芳香辅助:用薰衣草精油扩香,其活性成分能调节压力激素,让心情放松。
- 认知调整:用正念冥想——关注呼吸,把“床”和“睡眠”绑在一起,减少睡眠焦虑。
效果怎么看?每周记一记 建议每周做小监测:
- 睡眠情况:记“躺床上到睡着的时间”(目标10分钟内)、“夜间觉醒次数”(控制在1次内)。
- 查指标:定期测血红蛋白——女性维持120g/L以上,男性130g/L以上。
- 症状评分:用标准化中医证候量表评估脸色、心慌等症状有没有改善。
这些情况一定要找医生 如果调理3个月没效果,要查甲状腺功能和神经心理评估——有些气血虚型失眠会合并焦虑障碍,需多学科联合干预。所有调理措施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做,别长期大量吃某一种食材,避免代谢负担。
气血虚导致的失眠,关键是“科学补”:吃对食材、动对地方、调整环境,再加上心态调整。如果试了一段时间没效果,一定要找医生帮忙,别硬扛着影响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