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场人每天手部重复动作能达到几千次,要是早上起来感觉手指又僵又酸,可得小心腱鞘炎找上你——这种常见的劳损病,在程序员、新媒体从业者这类“手停不下来”的人群里特别高发,说到底就是肌腱用得太多“累坏了”。
腱鞘是包在肌腱外面的“滑膜鞘管”,正常情况下会分泌润滑液减少摩擦;可反复用得太狠,就会让滑膜增生、微血管出问题,引发炎症。晚上代谢慢,炎性渗出物容易堆在鞘管里,所以早上会僵。研究还发现,炎症久了会纤维化,直接影响肌腱滑动的功能。
科室选择:骨科和手外科有啥区别?
出现手部症状得及时去医院,骨科是基础科室,能做腱鞘炎的分型诊断和常规治疗;手外科是骨科的细分专科,专门管手部的精细结构,用显微技术处理复杂的腱鞘问题——数据显示,复杂病例在手外科治,复发率相对更低。
医生常用“握拳试验”查:把拇指包在四指里握拳,要是手腕桡侧(大拇哥这边)疼,再结合超声看腱鞘厚度超过2毫米,就能帮着诊断。影像学检查还能清楚看到鞘管肿没肿、肌腱滑动受不受限。
急性期先这么办,别错过黄金窗口
刚出现症状得赶紧干预:
- 温度疗法:急性期肿得厉害用冰敷(每次别超过15分钟),慢性疼的时候换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 调整用手习惯: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输入设备,保持腕关节在“中立位”(别往上翘也别往下压);
- 简单康复训练:用温水泡手后,慢慢活动关节,一点点增加幅度。
研究发现,用支具固定的人比单纯休息好得快——建议选可调节的铝制夹板,晚上固定在“功能位”(能正常活动的姿势),减少鞘管压力。
职场人日常防护:记住“3-20原则”
想防腱鞘炎,日常得给手“放个小假”,建议试试“3-20护手原则”:每工作30分钟,花20秒主动休息,做这3个动作: ✅ 拇指环绕:用拇指画内外两个同心圆,各10次; ✅ 指腹对抗:双手十指交叉,反过来互相推压; ✅ 掌弓搭建:像弹钢琴那样悬空“敲键盘”。
工作环境也得改改:键盘选下沉式的,别让手腕悬空;触控板高度要和手肘齐平。日本职业病防治中心的数据显示,做了工效学改造的职场,腱鞘炎复发率明显下降。
症状缓解后,试试这些康复训练
等症状轻了,得慢慢练功能恢复:
- 肌腱滑动训练:按顺序做握拳、半握拳、伸直手指的组合动作,让肌腱“动起来”;
- 握力强化:用可调节阻力的握力器,从轻到重慢慢练;
- 感知力训练:闭着眼抓小物件(比如黄豆、硬币),练手的“感知力”。
训练强度得根据自己情况来,最好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做——要是练的时候疼得更厉害了,立刻停下。
想不复发?得长期“管着手”
防复发不能靠“一时兴起”,得养成习惯:
- 定期查手部肌肉力量,别等“用废了”才注意;
- 工作间隙插点不用手的任务(比如站起来走走、接杯水);
- 用计时软件(比如手机闹钟)提醒自己调整姿势;
- 冬天别让手冻着,保暖能减少炎症发作。
其实腱鞘炎的核心就是“手用得太狠”,只要做好日常防护、及时干预,就能有效控制症状。要是疼得一直不好,或者手没法正常用了,一定要赶紧去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