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Other specified Supra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
更新时间:2025-06-18 16:30:33
关键词
索引词Supra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其他特指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多源性房速、紊乱性房速、加速性结区心律、加速交界性心律、房室交界区参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利用双房室结、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多节径路、新生儿室上性心动过速、新生儿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劳恩-加农-莱文综合征
其他特指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电生理检查:
- 经导管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存在特定折返环路(如房室结双径路、心房内大折返)或异位兴奋灶。
- 明确显示心律失常起源点位于希氏束以上(心房或房室交界区)。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心电图特征性表现:
-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3种不同形态的P波,伴不规则PP间期和PR间期(心率通常100-130次/分)。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突发突止,窄QRS波,P波隐藏于QRS中或紧接其后(RP间期<70ms)。
- 加速性交界性心律:心率70-130次/分,QRS波前无P波或逆向P波(RP间期<0.12s)。
- 动态心电图证据:捕捉到至少一次符合特定类型SVT的发作记录。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症状组合:
- 心悸+突发突止特点(敏感性82%,特异性91%)。
- 发作时收缩压下降≥20mmHg(阳性预测值76%)。
- 激发试验阳性:
- 颈动脉窦按摩或腺苷静脉注射后终止发作(特异性94%)。
- 家族史:存在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如L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评估体系
├─ 核心诊断层
│ ├─ 12导联心电图(静息+发作期)
│ ├─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 └─ 运动负荷试验
├─ 病因鉴别层
│ ├─ 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评估)
│ ├─ 冠状动脉CTA(缺血性病因筛查)
│ └─ 心脏MRI(心肌病变检测)
├─ 电生理评估层
│ ├─ 经食管心电生理检查
│ └─ 心内电生理检查(EPS)
└─ 代谢评估层
├─ 甲状腺功能全套
├─ 电解质组合(K+、Mg2+、Ca2+)
└─ 药物毒物筛查
判断逻辑
-
心电图诊断路径:
- 第一步:判断QRS波宽度
- 窄QRS(<120ms)→ 房室结依赖性SVT
- 宽QRS(≥120ms)→ 需鉴别室速或预激性SVT
- 第二步:分析P波与QRS关系
- P波缺失→ 典型AVNRT(敏感性68%)
- RP间期>70ms→ 房速或AVRT(特异性88%)
-
超声心动图评估要点:
- 左房容积指数≥34ml/m²提示房性心律失常风险增加3.2倍
- 右心室收缩压>35mmHg需排除肺源性心律失常
-
电生理检查指征:
- 适用于:
- 年发作≥3次且药物治疗无效
- 宽QRS心动过速性质不明
- 拟行导管消融治疗者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临床解读) |
钾离子 |
3.5-5.0 mmol/L |
<3.5→增加触发活动风险(OR=2.3) |
镁离子 |
0.75-1.05 mmol/L |
<0.6→延长QT间期,促发TdP(敏感性41%) |
FT3 |
3.1-6.8 pmol/L |
>6.8→甲状腺毒症致SVT风险增加4.8倍 |
hs-CRP |
<3 mg/L |
>10→提示炎症性心肌病变可能(特异性72%) |
BNP |
<100 pg/mL |
>400→提示心功能不全继发SVT(PPV 83%) |
四、诊断流程关键节点
-
初始评估:
- 发作期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A级证据)
- 常规电解质检测(推荐级别:Ⅰ类)
-
二级评估:
- 经食管心房调搏(检出隐匿旁路敏感性92%)
- 心脏增强MRI(检测局灶性心肌纤维化)
-
确诊阶段:
- 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EnSite系统)
- 程序电刺激诱发心律失常(敏感度89%)
权威参考文献:
- 2020 ESC室上性心动过速管理指南
- ACC/AHA/HRS 2015年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Circulation 2019;140(8):e382-e482(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