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Unspecifi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second degree
更新时间:2025-06-19 04:12:26
关键词
索引词Atrioventricular block, second degree、未特指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心脏传导阻滞、不完全二度房室传导阻滞NOS、AV[房室] 传导阻滞2型、2度房室传导阻滞,1型和2型 [possible translation]、房室传导阻滞,1型和2型 [possible translation]、2度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ossible translation]、房室传导阻滞,1型和2型、2度房室传导阻滞,1型和2型、2度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别名Second-degree-atrioventricular-block
未特指的房室传导阻滞,二度(BC63.1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 记录到≥1次P波后无相应QRS波群(心室脱漏)
- 传导比例不固定(如3:2、4:3等),且无法明确区分Mobitz I型或II型特征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心电图表现:
- 至少两次独立记录显示部分P波未下传
- PR间期可能固定或变化,但无典型文氏周期(PR渐进延长)
- 排除其他病因:
- 排除药物中毒(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尤其下壁)及心肌炎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指标):
- 症状阈值:
- 头晕/晕厥(心室率<40次/分)
- 运动耐量下降(6分钟步行距离<300米)
- 体征阈值:
- 听诊心搏脱漏频率≥3次/分钟
- 第一心音强度变异度>20%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核心检查] --> B[心电图]
A --> C[动态心电图]
B --> D[PR间期测量]
B --> E[QRS脱漏计数]
C --> F[24-48小时监测]
C --> G[症状-事件关联分析]
H[病因筛查] --> I[超声心动图]
H --> J[血清电解质]
I --> K[心室功能评估]
I --> L[结构性心脏病排查]
J --> M[血钾>5.5 mmol/L]
J --> N[血钾<3.0 mmol/L]
P[鉴别检查] --> Q[药物浓度检测]
P --> R[心肌标志物]
Q --> S[地高辛>2.0 ng/mL]
R --> T[肌钙蛋白I>0.04 μg/L]
判断逻辑:
- 动态心电图:
- 脱漏比例>10%且无症状→观察随访
- 脱漏伴晕厥→需起搏器评估
- 超声心动图:
- EF<40%→提示心衰继发传导障碍
- 室间隔增厚>15mm→提示浸润性心肌病
- 电解质与药物:
- 高钾血症伴传导阻滞→紧急降钾治疗
- 地高辛中毒→停用+地高辛抗体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血钾 |
3.5-5.0 mmol/L |
>5.5:抑制传导系统,需紧急处理;<3.0:加重传导不稳定 |
肌钙蛋白I |
<0.04 μg/L |
>0.04:提示心肌损伤(心肌炎/梗死),需冠脉造影评估 |
地高辛浓度 |
0.5-2.0 ng/mL |
>2.0:药物毒性导致阻滞,需解毒治疗 |
TSH |
0.4-4.0 mIU/L |
>10: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传导障碍 |
CRP |
<5 mg/L |
>20:提示炎症性心肌病(如结节病) |
抗核抗体(ANA) |
<1:80 |
阳性:需排查自身免疫性传导系统病变(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确诊路径:
- 动态心电图捕获心室脱漏 + 排除可逆病因 → 确诊
- 风险分层:
- 治疗指向:
- 无症状且无结构性心脏病→观察
- 伴EF降低或晕厥→心脏起搏器评估
参考文献:
《2022 ESC心脏起搏指南》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第12版
《Circulation:心律失常与传导障碍诊疗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