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异常(不包括基因突变)是指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导致的一类遗传性疾病。这些异常可以是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如三体性、单体性),也可以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如缺失、重复、倒位等)。根据ICD-11分类,该板块涵盖了多种具体的染色体异常类型,例如多倍体(LD42)、常染色体重复(LD41)、性染色体异常、常染色体缺失(LD44)、平衡重排或结构重排(LD47)等。
染色体异常可导致多种临床表现,从轻微的发育延迟到严重的多系统畸形。常见症状包括智力障碍、生长迟缓、先天性心脏病、面部特征异常、生殖系统问题等。某些特定的染色体异常还可能伴随有典型的综合征表现,如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爱德华综合症(18三体综合症)和帕塔综合症(13三体综合症)。
染色体异常在医学上指的是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或结构发生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人体正常的染色体数量为46条,其中包含一对性染色体(XX或XY)和22对常染色体。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无论是因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还是结构上的重组,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而干扰个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发展进程。
染色体异常通常通过细胞遗传学技术(如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来诊断。具体表型取决于受影响的具体染色体及其携带的重要基因。一些染色体异常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而另一些则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学习障碍或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染色体数目异常:
染色体结构异常:
母体年龄:
环境暴露:
遗传背景:
生殖健康状况:
依据来源:上述信息基于多个专业医疗网站提供的资料整理而成,包括但不限于《有来医生网》、《快速问医生》、《医联媒体》以及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内容。对于更深入的理解和具体案例研究,建议参考相关教科书或学术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