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牙形成障碍Disturbances in tooth formation

更新时间:2025-06-18 11:58:43
编码DA07.3

关键词

索引词Disturbances in tooth formation、牙形成障碍、牙形成疾患、牙发育异常、繁茂性牙骨质结构不良、繁茂型牙骨质-骨结构不良、区域性牙发育不良、节段性牙颌骨异型增生、节段性齿颌发育不良、乳突牙本质钙化、弯曲牙、非遗传性牙釉质发育不全、特纳发育不全、特纳牙
同义词disturbance of tooth formation、Dental dysplasia、disorder of tooth formation
缩写TFO、牙形障
别名先天性牙齿畸形、牙齿发育不全、牙齿形态异常

牙形成障碍(DA07.3)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1. 牙齿敏感

    • 由于釉质矿化不全或牙本质暴露,患者常对冷热刺激敏感(常见,约50%-70%)。
    • 严重者可出现自发性疼痛(较少见,10%-20%)。
  2. 咀嚼功能障碍

    • 牙齿形态异常(如锥形牙、短小牙)导致咬合面接触不良(高,70%-90%)。
    • 部分患者因牙齿易磨损而主诉咀嚼效率下降(常见,60%-8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牙体形态异常

  1. 釉质发育缺陷

    • 釉质表面粗糙、凹陷或呈白垩色斑块(高,80%-90%)。
    • 矿化不全导致釉质易崩解(常见,60%-80%)。
  2. 牙本质异常

    • 牙本质呈半透明至棕褐色改变(特异性高,见于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常见,50%-70%)。
    • 牙本质小管排列紊乱,硬度降低(病理检查可见,100%)。
  3. 牙根发育不全

    • X线显示牙根短钝、融合根或“鬼影牙”(影像学特异性表现)(高,70%-90%)。
    • 第三磨牙根异常发生率最高(约30%)。

牙列异常

  1. 先天缺牙

    • 下颌侧切牙缺失最常见(高,80%),其次为下颌第二前磨牙(60%-70%)(《BMC Oral Health》)。
    • 总体先天缺牙发生率约7.20%(中国儿童流行病学数据)。
  2. 多生牙

    • 上颌中切牙区多生牙发生率约4.03%,男性显著高于女性(χ²=37.76)(《BMC Oral Health》)。

影像学与实验室特征

  1. X线特征

    • 牙髓腔闭塞或呈“新月形”残余(高,80%-90%)。
    • 根尖透射影(非龋性根尖周病变)(常见,40%-60%)。
  2. 基因检测

    • LRP6基因突变:导致多数牙缺失(≥6颗)比例达68.42%(《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DSPP基因突变:与釉质-牙本质联合缺陷相关(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3. 组织病理学

    • 牙本质基质矿化异常,可见无定型钙化团块(病理切片特异性表现)。

注释

参考文献

  1. 《BMC Oral Health》:中国儿童牙列发育异常流行病学研究(2025)。
  2.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区域性牙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与治疗(2024)。
  3. 《LRP6基因突变导致选择性先天缺牙的研究进展》(2021)。
条目氟化物相关性浑浊或损害DA07.0
条目非氟性釉质浑浊症DA07.1
条目牙形成障碍DA07.3
条目牙根异常DA07.4
条目牙骨质发育不良DA07.5
条目牙萌出障碍DA07.6
条目埋伏牙DA07.7
条目阻生牙DA07.8
条目弥漫性掌跖角皮病EC20.30
条目其他特指的牙发育或出牙疾患DA07.Y
条目未特指的牙发育或出牙疾患DA07.Z
条目无牙症LA30.0
条目牙发育不全LA30.1
条目少牙畸形LA30.2
条目多生牙LA30.3
条目牙齿大小或形状异常LA30.4
条目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LA30.6
条目牙本质发育不良LA30.7
条目牙本质发生不全LA30.8
条目牙生长不全LA30.9
条目其他特指的牙和牙周组织结构性发育异常LA30.Y
条目未特指的牙和牙周组织结构性发育异常LA3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