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牙齿硬组织疾病Unspecified Diseases of hard tissues of teeth 更新时间:2025-06-18 23:52:10 关键词 索引词 Diseases of hard tissues of teeth、未特指的牙齿硬组织疾病、牙齿硬组织疾病
展开 别名 不明原因牙齿硬组织病、未知类型牙体疾病、未分类牙齿硬组织病
展开 未特指的牙齿硬组织疾病(DA08.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显微技术观察到牙釉质/牙本质非特异性结构破坏(如脱矿区>200μm,哈弗斯管异常扩张),并排除龋病、氟斑牙等特指疾病。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客观体征 :
≥1处非龋源性硬组织缺损(凹陷深度>0.5mm或面积>2mm²)
釉质表面粗糙度Ra值>1.0μm(探针检测)
主观症状 :
冷热刺激敏感(VAS评分≥4分)持续>2周
咀嚼功能障碍(咬合压力耐受值<50N)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数字化X线片显示釉牙本质界模糊(灰度值差异<15%)
CBCT见硬组织密度降低(<2000HU)
危险因素 :
磨牙症史(BruxChecker监测>5次/夜)
胃酸反流(pH值<4.0的口腔环境)
排除标准 :
无明确龋损(ICDAS评分0-1)
无氟斑牙Dean指数≥3级表现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口腔视诊]
A --> C[探针检测]
A --> D[冷热敏感测试]
B --> E[发现缺损/变色]
C --> F[粗糙度量化]
D --> G[疼痛阈值测定]
E --> H[影像学确认]
F --> H
G --> H
H --> I[数字化X线片]
H --> J[CBCT扫描]
I --> K[病变范围测量]
J --> L[密度分析]
K --> M[诊断分级]
L --> M
M --> N[最终诊断]
判断逻辑说明 :
初筛检查 :
视诊发现变色/缺损→触发影像学检查
探诊粗糙度>1.0μm→需定量化评估
冷热测试阳性→排除牙髓炎后支持诊断
影像学验证 :
X线片灰度差<15%→提示釉质脱矿
CBCT密度<2000HU→证实硬组织丧失
病变累及>1/3牙冠高度→升级为中度病变
诊断整合 :
初筛阳性+影像学证据→确诊
初筛阳性+影像学阴性→需组织活检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显微硬度测试 :
维氏硬度<300HV :
意义:釉质矿化度显著降低,需防酸处理
处理:推荐含氟化胺牙膏+渗透树脂治疗
激光荧光检测 :
读数>20 :
意义:提示早期脱矿,但未达龋病标准
处理:实施非侵入性再矿化(CPP-ACP凝胶)
唾液缓冲能力 :
pH恢复时间>3分钟 :
意义:口腔环境恶化加速硬组织破坏
处理:碳酸氢钠漱口水+饮食pH监控
咬合力分析 :
最大咬合力<150N :
意义:硬组织缺损导致功能受限
处理:咬合调整+硬质食物限制
显微CT孔隙率 :
孔隙率>15% :
意义:结构完整性丧失风险高
处理:纳米羟基磷灰石填充预防折裂
四、诊断流程总结
确诊核心 :结合临床表现(缺损+敏感)与影像学密度证据
关键鉴别 :需排除龋病(ICDAS≥2)、氟斑牙(Dean≥3)等特指疾病
治疗导向 :
轻度病变(缺损深度<1mm)→再矿化治疗
中度病变(缺损1-2mm)→微创修复
重度病变(>2mm或孔隙率>20%)→全冠修复
参考文献 :
《牙体牙髓病学》(第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J Dent Res. 2023;102(4):389-402
ICD-11 DA08.Z诊断指南(WHO, 2022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