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Unspecified Age-related cataract

更新时间:2025-06-18 19:46:02
编码9B10.0Z

关键词

索引词Age-related cataract、未特指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缩写ARC、老年性白内障缩写
别名老人白内障、老化性白内障、Age-Related-Cataract

未特指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阳性
      • 晶状体皮质或核部出现灰白色/棕黄色混浊(≥LOCS III分级系统Ⅱ级)。
      • 混浊区域导致瞳孔区透光率显著下降(透光率<50%)。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年龄相关性:患者年龄≥50岁(早发者≥40岁)。
    • 典型症状
      • 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BCVA≤0.5)。
      • 色觉异常或单眼复视。
    • 危险因素
      • 长期紫外线暴露史(每年累计≥2000小时户外活动)。
      • 合并糖尿病(病程≥5年)或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
  3. 排除标准

    • 排除先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及其他继发性白内障(如葡萄膜炎相关)。

二、辅助检查

  1. 核心检查项目树

    ┌─裂隙灯检查(金标准)
    │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S-OCT)
    │ └─Scheimpflug成像(Pentacam)
    ├─功能评估
    │ ├─最佳矫正视力(BCVA)
    │ ├─对比敏感度测试
    │ └─眩光敏感度测试
    └─并发症筛查
    ├─眼底检查(散瞳后)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黄斑区扫描

  2. 判断逻辑

    • 裂隙灯分级
      • 使用LOCS III系统:核混浊(NO1-6)、皮质混浊(C1-5)、后囊下混浊(P1-5)。
      • 混浊程度≥C2/P2/NO2且伴视力损害需干预。
    • AS-OCT
      • 测量混浊深度(≥500μm)提示手术难度增加。
    • 对比敏感度
      • 中频段(3-6cpd)下降幅度>30%提示视功能受损。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Scheimpflug成像(Pentacam)

    • 核密度值>18:提示核性白内障进展风险高。
    • 前房深度<2.5mm:需警惕闭角型青光眼风险。
  2. 光学生物测量(IOL Master)

    • 眼轴长度>26mm:需调整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
    • 角膜散光>1.5D:建议选择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3. 视觉电生理检查

    • P-VEP P100波潜伏期延长:提示视神经传导受损,需排除青光眼。
  4. 炎症指标

    • 房水IL-6>50pg/mL:提示晶状体蛋白渗漏引发炎症反应。

四、总结

参考文献
《中华眼科杂志》2023年白内障诊疗共识
美国眼科学会(AAO)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管理指南(2022)
国际白内障手术分级系统(ICGS)2021版

条目花冠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B10.00
条目点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B10.01
条目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B10.02
条目其他特指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B10.0Y
条目未特指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B10.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