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充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 associated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关键词 索引词 Overflow incontinence associated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充溢性尿失禁
展开 别名 膀胱排空不全性尿失禁、逼尿肌无力性尿失禁、慢性尿潴留伴尿失禁、梗阻性尿失禁、神经源性充溢性尿失禁
展开 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充溢性尿失禁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充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 associated with pelvic organ prolapse, ICD-11编码:GC40.53)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尿失禁,其特征为膀胱不完全排空导致的尿液溢出。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盆腔器官脱垂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和/或逼尿肌收缩功能受损时,两者共同导致膀胱内残余尿量持续增加。
病因学特征
解剖结构异常 :
盆底支持组织缺陷 :经阴道分娩、衰老、慢性腹压增高(如肥胖、慢性咳嗽)等因素导致盆底筋膜和韧带结构完整性受损,引发膀胱、子宫等器官解剖位置下移。
膀胱出口梗阻 :前盆腔器官脱垂(如膀胱膨出)可导致尿道膀胱角改变和尿道扭曲,形成功能性排尿梗阻,增加排尿阻力。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
逼尿肌收缩受损 :长期尿潴留可引起逼尿肌纤维化,同时盆腔神经丛的慢性牵拉损伤可能影响膀胱收缩功能。
混合性神经调节障碍 :部分患者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加重膀胱排空障碍。
其他促进因素 :
药物影响 :抗胆碱能药物可能降低膀胱收缩力,α受体激动剂可能增加膀胱颈张力,共同加剧尿液潴留。
激素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尿道黏膜萎缩和盆底胶原代谢异常,可能加重脱垂相关症状。
病理机制
双重排泄障碍 :
解剖性梗阻与膀胱收缩功能下降共同导致尿液排出效率降低,膀胱残余尿量逐渐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代偿-失代偿过程 :
早期膀胱通过代偿性肥厚维持排空,长期将发展为低顺应性膀胱和收缩功能衰竭
当膀胱内压超过尿道闭合压时即发生不自主溢尿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
间歇性溢尿 :与腹压增加无关的尿液自动溢出,夜间平卧时可能加重
排尿功能障碍 :表现为尿流细弱、排尿中断、需腹部用力辅助排尿
残余尿相关症状 :反复尿路感染(菌尿≥10^5 CFU/ml)、尿频尿急(膀胱有效容量减少)
体征特征 :
盆腔检查可见II度及以上前/ apical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
膀胱叩诊浊音区扩大提示尿潴留
尿动力学检查显示高残余尿量(≥150ml)伴膀胱收缩力下降
以上内容基于现有的医学文献和临床研究整理而成,旨在提供关于与盆腔脏器脱垂相关的充溢性尿失禁这一病症较为全面的认识。请注意,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