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体系] --> B[病原学诊断]
A --> C[炎症评估]
A --> D[组织损伤评估]
B --> B1(细菌培养+药敏)
B --> B2(革兰染色涂片)
B --> B3(PCR检测)
C --> C1(血常规)
C --> C2(CRP/ESR)
D --> D1(皮肤超声)
D --> D2(组织活检)
D --> D3(X线/CT-疑骨髓炎时)
判断逻辑:
病原学检查:
培养阳性可确诊并指导抗生素选择;涂片见革兰阳性球菌簇支持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
PCR用于培养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病例
炎症标志物:
WBC+CRP同步升高提示活动性感染;ESR持续增高需警惕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
超声显示真皮深层低回声区(脓肿形成)
活检见真皮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可排除非感染性溃疡
CT仅用于疑似骨侵蚀(如下肢溃疡迁延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病原学检测:
培养阳性:
β-溶血性链球菌:提示典型深脓疱病,需青霉素类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警示免疫缺陷状态,立即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
涂片见真菌菌丝:需抗真菌治疗(如两性霉素B)
血常规:
WBC >12×10⁹/L:提示全身性感染,需静脉抗生素
中性粒细胞>80%:支持细菌性感染,排除病毒/真菌
炎症标志物:
CRP >50 mg/L:
提示组织坏死风险,需加强清创
持续升高警惕败血症
ESR >40 mm/h:
反映慢性炎症活动,需延长疗程
病理报告:
真皮全层坏死:需手术清创
血管血栓形成:提示坏疽风险,加用抗凝剂
四、总结
确诊核心:依靠典型皮损+病原学证据,痂下取材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重症预警:免疫抑制者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CRP>100 mg/L需住院治疗
治疗关键:
轻症:局部莫匹罗星+口服青霉素
重症:静脉抗感染(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外科清创
参考文献:
《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56版
《Rook's Textbook of Dermatology》第9版
IDSA《皮肤软组织感染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