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条件(临床与宿主依据):
阈值标准:
影像学检查树:
┌─胸部X线
│ └─敏感性低(约50%),用于初步筛查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
├─肺实质浸润影(敏感性85%-90%)
├─粟粒样结节(直径2-5mm)
└─空洞形成(<10%病例)
┌─侵入性检查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
│ └─经皮肺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真菌染色)
└─非侵入性检查
├─痰液诱导培养(敏感性60%-70%)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阳性率40%-60%)
判断逻辑:
检查项目 | 异常阈值 | 临床意义 |
---|---|---|
真菌培养 | 呼吸道样本连续2次阳性 | 确诊依据,但需注意口腔污染(推荐BALF标本) |
PCR检测 | ITS区/β-tubulin基因阳性 | 特异性>95%,可检测罕见菌种(如E. orientalis) |
G试验 | ≥80 pg/mL | 提示侵袭性真菌感染,但需排除假阳性(血液透析、输注白蛋白) |
GM试验 | 折光指数≥0.5 | 对伊蒙菌无特异性,阳性需与曲霉感染鉴别 |
CD4+T细胞 | <200/μL | 高危宿主状态,CD4<100/μL时播散风险增加3倍 |
CRP | >50 mg/L | 提示严重炎症反应,治疗有效时每周下降≥30% |
LDH | >450 U/L | 组织损伤标志,播散性感染时可达正常值2-3倍 |
局限性肺炎:
播散性感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