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于操作的未特指部位的出血或血肿,不可归类在他处者Unspecified Haemorrhage or haematoma complicating a procedure,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更新时间:2025-06-19 00:29:09 关键词 索引词 Haemorrhage or haematoma complicating a procedure,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并发于操作的未特指部位的出血或血肿,不可归类在他处者、并发于操作的出血或血肿,不可归类在他处者、操作后出血、手术后血肿、手术中出血、并发于外科操作的出血、术后出血、操作造成的任何部位的出血、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囊袋血肿、牙槽出血
展开 缩写 Postoperative-Haemorrhage、Postoperative-Bleeding、Haemorrhage-at-any-site-resulting-from-a-procedure、Haemorrhage-complicating-surgical-procedure、Postoperative-Haematoma、Postprocedural-Haemorrhage、Intraoperative-Haemorrhage、Intraoperative-Bleeding、Haemorrhage-during-surgery、Haemorrhage-or-haematoma-complicating-a-procedure-not-elsewhere-classified
展开 别名 手术后出血、术后血肿、手术中出现的出血、手术引起的出血、手术后形成的血肿、医疗操作后的出血、诊断性操作后的出血、治疗性操作后的出血、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囊袋血肿、牙齿拔除后的牙槽出血
展开 并发于操作的未特指部位的出血或血肿,不可归类在他处者(NE81.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操作相关性证据 :
出血/血肿发生在医疗操作(手术/介入/诊断性操作)后 72小时内 (急性)或 术后1-4周 (迟发性)。
排除创伤性出血、产科出血(JB44.2)及特定部位出血(如NE81.01眼部出血)。
影像学确诊 :
超声/CT/MRI显示 非解剖性血肿形成 (积液密度:40-80 HU)或 活动性出血征象 (造影剂外渗)。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典型症状组合 :
操作部位疼痛(VAS评分≥4) + 肿胀/瘀斑 + 血红蛋白下降≥20 g/L。
生命体征不稳:收缩压<90 mmHg或心率>100次/分(提示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障碍证据 :
血小板<100×10⁹/L,或PT/APTT延长>1.5倍正常值。
阈值标准 :
符合 "必须条件" + ≥2项支持条件 可确诊。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操作后血红蛋白下降≥30 g/L + 需输血干预 + 凝血功能异常。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初步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凝血功能评估]
B --> B1(生命体征监测)
B --> B2(伤口视诊/触诊)
C --> C1(超声-首选浅表血肿)
C --> C2(CT-深部/内脏血肿)
C --> C3(MRI-神经压迫评估)
D --> D1(PT/APTT/INR)
D --> D2(血小板计数)
D --> D3(纤维蛋白原)
判断逻辑
检查项目
解读逻辑
与其他检查关联性
超声
血肿呈无回声/低回声区,敏感度>85%
阴性时需CT排除深部出血
CT平扫+增强
血肿密度40-80 HU;活动性出血=造影剂外渗
金标准,指导手术/介入治疗
凝血功能
PT延长提示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APTT延长提示肝素影响
异常时需排查药物史(华法林/肝素)
血红蛋白
24h内下降>20 g/L提示活动性出血
需结合影像学定位出血源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血红蛋白
♂130-175 g/L ♀120-155 g/L
↓>20 g/L:提示失血≥500ml ↓>30 g/L:需紧急输血
输血阈值:Hb<70 g/L(无心脏病)或<80 g/L(有心肺疾病)
血小板
125-350×10⁹/L
<100×10⁹/L:增加出血风险 <50×10⁹/L:自发性出血
输注血小板阈值:<50×10⁹/L或活动性出血
PT/INR
PT 11-13.5秒 INR 0.9-1.2
INR>1.5:凝血障碍 INR>2.5:高危出血
静脉维生素K 5-10mg;FFP输注(INR>2+活动性出血)
APTT
25-35秒
>35秒:内源性途径异常 >1.5倍:提示肝素残留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过量);排查凝血因子缺乏
纤维蛋白原
2.0-4.0 g/L
<1.5 g/L:DIC风险
冷沉淀输注(目标>1.5 g/L)
四、诊断流程总结
确诊核心 :操作史 + 影像学血肿证据 + 排除特定部位出血。
优先级检查 :
急性出血 :血红蛋白+凝血功能 → 超声/CT → 介入治疗。
迟发性血肿 :MRI评估压迫效应 → 凝血因子检测。
关键干预阈值 :
Hb↓>30 g/L 或 INR>2.5 → 启动多学科止血管理(外科/介入/输血科)。
参考文献 :
WHO《ICD-11临床应用指南》(2023修订版)
《欧洲围手术期出血管理指南》(ESAIC, 2023)
《威廉姆斯血液学》(第10版)凝血障碍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