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词Injury of intrinsic muscle, fascia or tendon at ankle or foot level、未特指的位于踝或足水平的内附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位于踝或足水平的内附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足内肌损伤
缩写ND17-2Z
别名踝或足水平肌肉筋膜肌腱损伤、足内肌软组织损伤、足部软组织损伤
未特指的位于踝或足水平的内附肌的肌肉、筋膜或肌腱的损伤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MRI影像学证据:
显示内附肌(踇短屈肌、趾短屈肌等)的肌肉纤维连续性中断、肌腱部分/完全断裂或筋膜撕裂。
T2加权像可见局部水肿或血肿信号(高信号影)。
手术探查直视确认:
术中直接观察到内附肌区域的肌肉/肌腱结构损伤,伴组织出血或断裂。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明确外伤史:
踝或足部直接撞击、扭伤或过度负荷史(如运动损伤、重物砸伤)。
特征性疼痛定位:
足底内侧或足弓区域持续性疼痛,负重/主动收缩时加剧(如踇趾屈曲动作)。
客观体征:
触诊可及局部压痛点(足舟骨结节至第1跖骨基底区间);
抗阻试验阳性(对抗踇趾屈曲时疼痛加重);
足弓支撑功能减退(单足提踵试验受限)。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超声影像支持:
肌腱厚度异常(>6mm)或回声不均,伴动态滑动障碍(阈值:滑动距离减少≥30%)。
步态分析异常:
步态周期中推进期缩短(患侧支撑相占比<60%正常值)。
慢性损伤指征:
症状持续>6周,伴局部组织纤维化(触诊硬结感)。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项目] --> B[体格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功能评估]
B --> B1[触诊定位压痛点]
B --> B2[抗阻试验:踇趾屈曲/足弓维持]
B --> B3[关节活动度测量]
C --> C1[X线:排除骨折/关节病变]
C --> C2[超声:肌腱连续性/动态功能]
C --> C3[MRI:软组织损伤程度]
D --> D1[步态分析]
D --> D2[单足提踵测试]
D --> D3[足底压力分布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