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有害性使用模式Harmful pattern of use of sedatives, hypnotics or anxiolytics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6C44.1
子码范围6C44.10 - 6C44.1Z

关键词

索引词Harmful pattern of use of sedatives, hypnotics or anxiolytics
缩写镇静催眠药滥用、抗焦虑药滥用
别名安眠药滥用、镇静剂滥用、抗焦虑药物滥用、镇静催眠药依赖、抗焦虑药依赖、镇静催眠药成瘾、抗焦虑药成瘾、滥用镇静催眠药、滥用抗焦虑药、不当使用镇静催眠药、不当使用抗焦虑药

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有害性使用模式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史与临床表现:存在至少一种以下情况,且对个体的躯体或精神健康造成损害,或是由于使用导致的行为问题对他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 持续性使用:每日或几乎每日使用,持续至少一个月。
      • 间断性使用:间歇性使用,但至少持续12个月。
      • 未特指的使用模式:没有明确的使用频率和时长,但符合有害性使用的标准。
    • 药物相关损害:因药物使用导致的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或行为问题,如疲劳、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无力、步态不稳、认知功能下降、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幻觉或妄想、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社交障碍、家庭关系紧张等。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躯体症状:疲劳、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无力、步态不稳。
      • 精神症状:认知功能下降、情绪波动、焦虑、抑郁、幻觉或妄想。
      • 行为问题:工作或学习能力下降、社交障碍、家庭关系紧张。
    • 生理与心理诱因
      • 生理性因素:慢性疼痛、失眠、焦虑症等疾病状态增加了对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的需求。
      • 心理社会因素:压力、情绪障碍、社交支持不足以及对药物的心理依赖。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初步诊断。
    • 若无明确病史,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或行为问题)。
      • 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结果支持诊断。

二、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减少:提示免疫系统受抑制。
      • 肝功能异常:长期使用某些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
      • 尿液检查:尿中药物代谢产物阳性,有助于确认药物使用。
    • 药物浓度测定
      • 血药浓度检测:测定血液中的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浓度,帮助判断是否存在过量使用。
  2. 影像学检查

    • 脑电图(EEG)
      • 异常意义:可能显示弥漫性慢波活动,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 头颅CT/MRI
      • 判断逻辑: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肿瘤等。
  3. 临床评估

    • 心理评估
      • 问卷调查:使用标准化问卷(如DSM-5或ICD-11诊断标准)评估药物滥用情况。
      • 访谈: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心理访谈,了解药物使用模式、动机及后果。
    • 行为评估
      • 工作/学习表现:评估工作或学习能力的变化。
      • 社交功能:评估社交活动的参与度和人际关系状况。
      • 家庭关系:评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液检查

    • 白细胞减少:提示免疫系统受抑制,易感染。
    • 肝功能异常:如ALT、AST升高,提示肝脏受损。
    • 尿液检查:尿中药物代谢产物阳性,直接证实药物使用。
  2. 血药浓度测定

    • 血药浓度检测:过高或过低的血药浓度提示药物滥用或不当使用。
  3. 脑电图(EEG)

    • 弥漫性慢波活动: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可能是药物中毒或戒断的表现。
  4. 头颅CT/MRI

    • 无特异性改变: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肿瘤等。
  5. 心理评估

    • 问卷调查:评分结果支持药物滥用诊断。
    • 访谈:详细了解药物使用模式、动机及后果,增强诊断准确性。
  6. 行为评估

    • 工作/学习表现:评估工作或学习能力的变化,支持药物滥用的诊断。
    • 社交功能:评估社交活动的参与度和人际关系状况,支持药物滥用的诊断。
    • 家庭关系:评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情况,支持药物滥用的诊断。

四、总结

权威依据:《ICD-11》、《DSM-5》、《镇静催眠药合理使用专家意见》、《镇静催眠药与抗焦虑药》等。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有害性使用模式,间断性6C44.10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有害性使用模式,持续性6C44.11
条目未特指的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有害性使用模式6C44.1Z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有害性使用6C44.0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有害性使用模式6C44.1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依赖6C44.2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中毒6C44.3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戒断6C44.4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所致谵妄6C44.5
条目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6C44.6
条目某些特指的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所致的精神或行为障碍6C44.7
条目其他特指的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使用所致障碍6C44.Y
条目未特指的镇静、催眠或抗焦虑药物使用所致障碍6C4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