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Unspecified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aemia, BCR-ABL1-positive
更新时间:2025-06-18 21:51:47
关键词
索引词Chronic myelogenous leukaemia, BCR-ABL1-positive、未特指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慢性髓样白血病,BCR-ABL阳性未提及缓解、慢性骨髓增殖症
缩写CML-BCR-ABL1、CMLeukemia-BCR-ABL1
别名慢粒-BCR-ABL1阳性、慢髓-BCR-ABL1阳性、Ph染色体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Ph-chromosome-positive-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chronic-myeloid-leukemia
未特指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BCR-ABL1阳性(2A20.0Z)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
- 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阳性:
- 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或实时定量PCR(qPCR)确认存在BCR-ABL1融合基因。
- 核型分析显示t(9;22)(q34;q11)(费城染色体)。
-
必须条件
- 持续性白细胞增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活检显示粒系增生占主导(粒红比例>10:1),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
-
支持条件
- 脾肿大:影像学(超声/CT)显示脾脏长径>12cm。
- 临床症状:疲劳、夜间盗汗、体重下降、左上腹不适(符合≥2项)。
- 外周血涂片异常:可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中幼粒、晚幼粒≥10%),嗜碱性粒细胞≥3%。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分子生物学检测(金标准)
│ ├── FISH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
│ └── qPCR(定量BCR-ABL1转录水平)
├──血液学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
│ ├──外周血涂片(幼稚粒细胞比例)
│ └──骨髓穿刺与活检(增生程度、细胞形态)
└──影像学评估
├──腹部超声(脾脏大小)
└──CT/MRI(排除淋巴结肿大或其他器官浸润)
-
判断逻辑
- 分子检测:
- FISH/qPCR阳性直接确诊,阴性需排除技术误差(如样本质量)。
- BCR-ABL1转录水平>10%国际标准化值(IS)支持活动期疾病。
- 血液学检查:
- 白细胞>50×10^9/L且嗜碱性粒细胞>20%提示疾病进展风险。
- 血小板>1000×10^9/L需警惕血栓事件。
- 影像学: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全血细胞计数
- 白细胞>25×10^9/L:提示骨髓增殖失控,需紧急启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
- 血小板>450×10^9/L:可能继发血栓,需抗血小板或降细胞治疗。
- 血红蛋白<100g/L:提示贫血,需评估骨髓抑制或溶血风险。
-
外周血涂片
- 幼稚粒细胞≥10%:提示慢性期向加速期转化(需复查骨髓)。
- 嗜碱性粒细胞≥3%:与BCR-ABL1活性相关,高水平预示不良预后。
-
分子生物学指标
- BCR-ABL1转录水平>1% IS:治疗3个月未达标需调整方案。
- ABL激酶区突变检测阳性:提示TKI耐药,需换用二代/三代抑制剂。
-
生化指标
-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反映细胞高代谢状态,与肿瘤负荷正相关。
- 尿酸>476μmol/L:需预防肿瘤溶解综合征(尤其是治疗初期)。
四、总结
- 确诊核心:BCR-ABL1融合基因检测是唯一金标准,临床表现和血常规异常仅为支持依据。
- 分层评估:通过转录水平定量(qPCR)和突变筛查指导治疗选择。
- 动态监测:治疗中每3-6个月复查BCR-ABL1水平,持续阴性(<0.01% IS)提示深度分子学缓解。
参考文献:
NCCN指南(2025版)、《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指南(2024年)》、《Blood》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