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牙龈恶性肿瘤Unspecified Malignant neoplasms of gum
更新时间:2025-06-18 21:42:42
关键词
索引词Malignant neoplasms of gum、未特指的牙龈恶性肿瘤、牙龈恶性肿瘤、上牙龈原发性恶性肿瘤、上牙龈癌、下牙龈癌、下颌牙龈癌、下牙龈原发性恶性肿瘤、牙龈原发性恶性肿瘤、牙龈癌
别名Gum-Cancer、Malignant-Neoplasm-of-Gum-NOS、Malignant-Neoplasm-of-Gum-unspecified
未特指的牙龈恶性肿瘤(ICD-11: 2B63.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标本显示恶性肿瘤细胞浸润,伴鳞状上皮异常增生/癌变(高分化鳞癌占80%以上)。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持续性牙龈病变:
- 溃疡/肿块持续>3周不愈合,边缘隆起呈菜花状或火山口状。
- 影像学骨破坏证据:
- X线/CT显示牙槽骨虫蚀状或"扇形"吸收(下颌骨更常见)。
- 病理学恶性证据:
- 活检证实存在侵袭性肿瘤细胞(角化珠形成、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
-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
- 典型症状组合(需满足≥2项):
- 牙龈自发性出血(非外伤性)
- 牙齿松动(非牙周病导致)
- 同侧下唇麻木(下牙槽神经侵犯)
- 转移征象:
- 颌下淋巴结肿大(直径>1.5cm,质地硬,固定)
- CT/MRI显示邻近结构侵犯(如口底、颊肌)
- 高危因素:
- 吸烟史(>10包年)或酗酒史(>40g乙醇/天)
- HPV16/18阳性(PCR检测)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A --> E[病理学检查]
B --> B1(口腔视诊/触诊)
B --> B2(淋巴结触诊)
C --> C1(全景X线片)
C --> C2(颌骨CT)
C --> C3(头颈部MRI)
D --> D1(血常规)
D --> D2(SCC抗原)
D --> D3(HPV-DNA检测)
E --> E1(切取活检)
E --> E2(冰冻切片)
E --> E3(免疫组化)
判断逻辑
-
临床评估:
- 触诊肿块质地(岩石样硬度提示恶性)
- 淋巴结活动度(固定淋巴结提示转移)
-
影像学检查:
- X线片:
- CT/MRI:
- 肿瘤侵犯下颌管(下牙槽神经包裹)→ 手术需扩大切除
-
实验室检查:
-
病理学检查:
- 活检分级:
- 高分化鳞癌(角化明显)→ 预后较好
- 低分化癌(核异型显著)→ 需强化治疗
- 免疫组化: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血常规:
- 血红蛋白<110 g/L:
- 白细胞>11×10⁹/L:
-
肿瘤标志物:
- SCC抗原>2.5 ng/mL(参考值<1.5):
-
炎症指标:
-
HPV检测:
- 高危型阳性:
- 建议加做p16免疫组化(阳性率>70%可调整放疗方案)
四、诊断流程要点
- 初筛:任何持续3周以上的牙龈溃疡必须活检
- 分期核心:CT/MRI评估骨破坏深度(Ⅰ期:皮质内;Ⅱ期:髓质侵犯)
- 治疗导向:
- HPV阳性→ 降低放疗剂量
- 神经侵犯→ 需颈淋巴清扫
参考文献:
- WHO《头颈部肿瘤分类》(第5版)
- NCCN《头颈癌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
- AJCC《癌症分期手册》(第9版)
注:数据基于最新临床研究(Lancet Oncol 2024;25:e123),严禁参考网络健康平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