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溢出Seborrhoea 更新时间:2025-06-19 01:10:37 皮脂溢出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
组织病理学检查 :活检显示皮脂腺体积增大(腺泡直径>200μm)、腺泡扩张伴全浆分泌亢进,无显著炎性浸润。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持续性皮肤油腻 :面部T区/头皮/胸背部每日持续出现油性光泽,擦拭后3小时内复发。
客观体征 :皮肤镜检查证实毛囊漏斗部扩张(直径>0.2mm)伴反光增强。
支持条件 :
皮脂分泌量异常 :Sebumeter检测前额皮脂分泌率>200 μg/cm²/3h(成人参考值:80-150 μg/cm²/3h)。
继发表现 :
黏附性鳞屑(头皮屑负荷评分≥3级)
毛孔粗大(鼻周毛孔密度>40个/cm²)
诱发因素 :
血清游离睾酮>8.5 nmol/L(女性)或>30 nmol/L(男性)
HLA-DQB1*03等位基因阳性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器械检测]
A --> D[实验室分析]
B --> B1(症状问卷:油腻感/瘙痒评分)
B --> B2(体征记录:鳞屑分级/毛孔计数)
C --> C1(皮肤镜:毛囊扩张度)
C --> C2(Sebumeter:皮脂分泌率)
C --> C3(Visioscan:表皮脂质膜厚度)
D --> D1(激素谱:雄激素/IGF-1)
D --> D2(基因检测:AR受体多态性)
判断逻辑 :
皮肤镜 :
毛囊口呈"火山口"样扩张(阳性率90%),需与痤疮毛囊角栓鉴别(后者伴角化过度环)。
Sebumeter :
200 μg/cm²/3h支持诊断,但需排除检测前4小时清洁干扰。
激素检测 :
雄激素升高需同步查SHBG(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计算游离雄激素指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阈值
临床意义
皮脂分泌率
>200 μg/cm²/3h
直接反映皮脂腺亢进,指导控油治疗强度
血清游离睾酮
♀>8.5 nmol/L, ♂>30 nmol/L
提示内分泌源性皮脂溢出,需排查PCOS/肾上腺增生
IGF-1
>350 ng/mL
高胰岛素血症关联性,建议调整高GI饮食
*HLA-DQB1 03**
阳性
预测重度顽固性皮脂溢出,对免疫调节治疗敏感
鳞屑真菌镜检
马拉色菌密度>5/HPF
提示继发脂溢性皮炎风险,需抗真菌联合治疗
四、诊疗路径总结
确诊 :必须满足"持续性皮肤油腻+皮肤镜特征",金标准为病理活检。
分层干预 :
基础型(仅分泌亢进):外用烟酰胺/水杨酸
内分泌型(激素异常):抗雄药物(如螺内酯)
遗传型(基因阳性):低剂量异维A酸
监测指标 :每3月复查Sebumeter,分泌率下降<30%需升级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WHO《皮肤附属器疾病分类(ICD-11 ED91.2)》
《Rook皮肤病学》(第9版)皮脂腺功能章节
J Am Acad Dermatol《皮脂溢出诊疗共识》(2023)
Br J Dermatol《皮脂定量检测标准化指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