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晒伤Unspecified Sunburn
更新时间:2025-06-19 01:00:26
关键词
索引词Sunburn、未特指的晒伤、晒伤、晒伤热
未特指的晒伤(EJ40.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紫外线暴露后6-48小时内出现边界清晰的皮肤红斑(≥90%患者)。
- 红斑区域伴有明显触痛或烧灼样疼痛(≥90%患者)。
- 紫外线暴露史:
- 明确发病前24小时内有日光或人工紫外线(如日光浴设备)暴露史。
-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伴随体征:
- 局部皮肤水肿(50%-70%患者)。
- 水疱形成(10%-20%重度晒伤患者)。
- 症状进展特征:
- 疼痛在暴露后24小时达高峰。
- 3-7天后出现脱屑(60%-80%患者)。
- 易感因素:
- 菲茨帕特里克皮肤分型Ⅰ-Ⅱ型(极浅至浅肤色)。
- 高海拔/赤道地区暴露或正午时段暴露。
-
阈值标准:
- 同时满足以下两项即可临床诊断:
- 必须条件中的典型临床表现(红斑+疼痛)。
- 明确的紫外线暴露史。
- 若伴水疱形成或全身症状(发热/寒战),可确诊为重度晒伤。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鉴别诊断检查]
B --> B1[皮损特征评估]
B1 --> B11[红斑范围测量]
B1 --> B12[水疱大小与数量记录]
B --> B2[疼痛程度评分]
B2 --> B21[视觉模拟量表 VAS]
C --> C1[皮肤活检]
C1 --> C11[排除光敏性皮炎]
C --> C2[光试验]
C2 --> C21[排除多形性日光疹]
C --> C3[血液检查]
C3 --> C31[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
判断逻辑:
- 皮损特征评估:
- 边界清晰的红斑支持晒伤诊断;边界模糊需警惕接触性皮炎。
- 疼痛评分:
- 皮肤活检:
- 发现晒伤细胞(凋亡角质细胞)可确诊,但仅用于不典型病例。
- 光试验:
- UVB最小红斑量(MED)降低提示光敏性疾病可能。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10×10⁹/L):
- 意义:提示重度炎症反应或继发感染,需评估是否需抗生素治疗。
- C反应蛋白升高(>10 mg/L):
- 意义:反映组织损伤程度,>50 mg/L提示可能伴全身炎症反应。
-
皮肤组织病理:
-
其他检查:
- 抗核抗体(ANA)阳性:
- 意义: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引发的光敏感。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典型红斑+疼痛+紫外线暴露史三联征。
- 辅助重点:
- 轻度晒伤无需实验室检查。
- 伴水疱/全身症状时需血常规评估炎症程度。
- 实验室意义:
- 白细胞/CRP升高提示并发症风险。
- 组织病理仅用于疑难病例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日晒伤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临床皮肤病学(第12版)》、WHO ICD-11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