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脏腑系统疾病(TM1)Unspecified Organ system disorders (TM1)

更新时间:2025-06-19 04:11:26
编码SB2Z

关键词

索引词Organ system disorders (TM1)、未特指的脏腑系统疾病(TM1)
缩写WTFZ-ZFXTJ、WTFZ-ZFX
别名不明脏腑疾病、不明确脏腑系统病、未指定脏器系统疾患

未特指的脏腑系统疾病(TM1)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中医证候核心要素
    • 符合"脏腑功能失调"基本病机(气血津液失衡+阴阳失调)
    •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确认≥2个脏腑系统存在功能异常
    • 排除特指脏腑疾病(心/肝/肾/肺/脾系病类)

必须条件

  1. 临床症状组合
    • 消化系统症状(腹胀/食欲不振)+ 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
    • 或神经系统症状(疲劳/情绪波动)+ 泌尿系统症状(排尿异常)
  2. 持续时长:症状反复发作≥3个月
  3. 舌脉特征
    • 舌象异常(舌淡胖/苔厚腻)
    • 脉象异常(弦细/沉弱)

支持条件

  1. 证候阈值
    • 气血两虚证:乏力+气短+面色㿠白(3项全中)
    • 痰湿内阻证:苔腻+腹胀+排便粘滞(2/3项)
  2. 诱发因素
    • 明确七情刺激史(重大情绪事件3个月内)
    • 持续饮食劳倦史(每日睡眠<6小时+三餐不规律)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基础评估
├─ 中医四诊仪(舌面脉信息数字化)
├─ 证候量表评分(气血津液失衡度)
二级:排除性检查
├─ 消化系统
│ ├─ 腹部超声(肝/胆/胰/脾)
│ └─ 胃肠镜(粘膜病变筛查)
├─ 心血管系统
│ ├─ 动态心电图
│ └─ 心脏超声
三级:功能检测
└─ 自主神经功能检测
├─ 心率变异性(HRV)
└─ 皮肤交感反应(SSR)

判断逻辑

  1. 中医四诊仪
    • 舌色分析值>0.7(正常0.3-0.5)→ 痰湿证支持
    • 脉图弦脉指数≥2.5 → 肝郁气滞指征
  2. 证候量表
    • 气血两虚评分>15分(满分25)→ 需补益气血治疗
  3. 排除性检查
    • 所有影像学/内镜均阴性 → 强化TM1诊断
    • 发现器质性病变 → 重新归类疾病
  4. 自主神经检测
    • HRV低频功率↑+高频功率↓ → 交感神经亢进(关联肝郁证)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炎症标志物

    • CRP 5-10mg/L:低度炎症(支持痰湿郁热证)
    • ESR 20-40mm/h:非特异性激活(需排除风湿病)
  2. 神经内分泌指标

    • 24小时尿皮质醇↑:HPA轴亢进(关联七情内伤)
    • 血清5-HT↓:情志失调生物学标志
  3. 代谢指标

    • 空腹胰岛素>15μIU/mL:糖代谢紊乱(脾失健运指征)
    • 尿酸>420μmol/L:浊毒内蕴证参考
  4. 微循环检测

    • 甲襞微循环积分≥4分:气血瘀滞客观证据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先排除后定性
    • 完成现代医学器质性疾病排查
    • 再行中医脏腑定位辨证
  2. 动态评估
    • 证候量表每月复评(观察气血变化趋势)
  3. 治疗验证
    • 辨证用药2周症状改善≥30% → 支持TM1诊断

参考文献

  1.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 2022)
  2. 《中医证候量表的编制与应用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21)
  3. ICD-11传统医学章节(WHO, 2023正式版)
  4. 《脏腑功能失调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
分部肝系病类(TM1)SA00-SA0Z
分部心系病类(TM1)SA10-SA4Z
分部脾系病类(TM1)SA50-SA5Z
分部肺系病类(TM1)SA60-SA8Z
分部肾系病类(TM1)SA90-SB0Z
条目其他特指的脏腑系统疾病(TM1)SB2Y
条目未特指的脏腑系统疾病(TM1)SB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