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右腹部藏着不少重要器官,比如阑尾、胆囊、部分肠道等,这里疼起来原因挺多,不同情况还有不一样的特点。一般来说,六成以上的右腹疼都和消化问题有关,但也不能忽略泌尿、生殖或其他系统的问题——疼的性质、伴随的症状,还有医生摸肚子的结果,是初步判断原因的关键。
右腹疼常见原因的特点
急性肠炎:吃出来的“肠抽筋”
现在外卖、生冷辛辣食物吃得多,急性肠炎的人越来越多。要么是吃了变质、带病菌的东西,要么是刺激食物惹得肠道“抽筋”,典型表现是肚脐周围绞着疼,还拉水样便(一天3-5次),大概四成人会有点低烧。研究发现,肠道里的好细菌少了,炎症可能更严重。
急性阑尾炎:不能拖的“转移性疼痛”
右腹疼里大概三成是急性阑尾炎,这病风险高——拖久了可能穿孔。典型情况是一开始肚脐周围疼,6-12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按压右下腹麦氏点会疼,松开手更疼(反跳痛)。还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典型,只是肚脐右边一直隐隐疼,得结合检查才能确诊。
急性胆囊炎:吃太油惹的“肩背串疼”
这病大多和吃太油有关(比如突然吃顿红烧肉、油炸食品),疼起来是右上腹一直胀着疼,还会往右边肩膀、后背串。做B超的话,胆囊壁超过4mm厚,或者结石小于3cm,都是要注意的信号。
怎么判断要不要立刻去医院?
突然肚脐右边疼,先试“3-2-1”原则:
- 疼了3小时还没缓解;
- 同时有2个以上消化症状(比如拉肚、恶心、呕吐);
- 疼得没法正常吃饭、走路。
满足任何一条,赶紧就医。医生一般会按三步诊断:先摸肚子(看肌肉有没有发硬、疼的位置准不准),再抽血查炎症指标,最后可能做超声造影看得更清楚。
等医生时,在家该怎么做?
记住“三不两要”,别乱操作:
- 不随便吃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判断;
- 不自己吃抗生素——容易让细菌耐药,以后药效变差;
- 不热敷肚子——万一有炎症,热敷会加速扩散;
- 要蜷着腿侧躺——能放松腹肌,缓解疼痛;
- 要少量多次喝电解质水(比如淡盐水加一点糖)——防止脱水。
怎么预防再犯?做好5件事
右腹疼很多是“惯出来的”,想避免复发得改生活习惯:
- 管嘴:按时吃三餐,少吃油(每天不超过25克,约两瓷勺),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 做饭:用蒸、煮、焖、炖代替炸、煎,少放辛辣刺激调料;
- 运动:每周凑够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每次30分钟,帮肠道动起来,还能控制体重;
- 减压:压力大容易影响肠胃,试试正念冥想、深呼吸,别一直憋着;
- 定期查:40岁以上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或CT,早发现胆囊结石、阑尾问题。
右腹疼看似常见,却可能藏着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这样的急病,也可能是肠炎这类常见病。记住怎么判断、怎么应急,再做好日常预防,才能让右腹“少闹脾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