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突然觉得拿东西费劲、指尖发麻,或者连梳头都有点不方便,可能是颈椎神经被压到了。有研究显示,30-50岁的人里,差不多一半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神经压迫问题,手麻是很典型的早期表现。
颈椎出问题的三大原因
1. 年龄增长带来的自然老化
颈椎间盘会随着年纪变大慢慢磨损,椎间隙变窄就可能压到神经根;还有可能长骨刺,影响椎动脉供血,这种老化从35岁左右就会慢慢开始。
2. 不良姿势拖垮颈椎
现在大家总低头看手机、用电脑,颈部负担特别重,长时间低头会加速椎间盘里的水分流失。有研究说,持续低头超过15度,颈椎承受的压力会明显变大。
3. 外伤没重视变成慢性问题
比如交通事故里的“挥鞭伤”、不当的按摩,或者突然扭脖子,都可能让颈椎椎体稍微错位。要是没及时处理,时间长了可能变成慢性问题。
急性期怎么处理?
先调整姿势和习惯
- 做一些基础的颈部活动,动作要慢、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
- 用可调节的颈枕,帮颈椎保持自然的曲线;
- 电脑屏幕高度要和眼睛平视的位置差不多。
试试物理方法缓解
- 交替用冷敷和热敷,每次间隔一段时间;
-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牵引设备,压力要控制在安全范围里;
- 配合按揉穴位,促进脖子附近的血液循环。
改改身边的“坏环境”
- 用手机支架把手机架到胸口附近的高度;
- 选支撑力好的枕头睡觉;
- 工作间隙定时放松脖子。
吃点什么帮神经恢复?
有研究发现,B族维生素能保护神经传导功能,平时可以通过吃饭补:每天吃点蛋黄,定期吃深海鱼,再搭配点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水果(比如蓝莓、菠菜)。
什么时候得赶紧去医院?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别拖着,赶紧找医生:
- 手麻还连着胳膊一阵一阵疼;
- 明显觉得力气变小(比如拿不起杯子);
- 走路姿势不对(比如有点晃);
- 晚上疼得睡不着觉。
医生可能会让做这些检查:先拍颈椎X线初步看看;磁共振能更精准定位问题;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评估神经受损情况。
长期预防要做好这几点
- 每工作1小时,做会儿颈部放松操(比如慢慢抬头、低头、左右转脖子);
- 定期游泳,锻炼颈部肌肉(游泳时脖子要用力,能增强肌肉支撑力);
- 定期找专业人士评估颈椎状况;
- 每年做一次颈椎的影像检查(比如X线)。
颈椎是连接头和身体的“桥梁”,平时不注意,小问题可能变成大麻烦。早发现手麻、无力这些信号,赶紧调整姿势、做些放松,要是情况加重就及时就医,才能让颈椎一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