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是由特定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常伴随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等呼吸道症状,有明显季节性高发特征,掌握科学应对方法对家庭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得胃肠型感冒?
柯萨奇病毒、诺如病毒等是常见致病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后未洗手,再摸口鼻、拿食物吃,病毒就会进入体内。病毒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引发免疫反应,损伤小肠内壁负责吸收营养和水分的绒毛结构——这会导致腹泻、营养吸收障碍;同时还会引发全身炎症,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流感样症状。免疫力正常的人通常无需特殊治疗,7-10天可自行恢复(自限性)。
哪些表现提示可能是胃肠型感冒?
- 肠胃症状:肚子持续疼痛(多在上腹或肚脐周围),85%的患者会恶心、呕吐,腹泻多为水样便;
- 全身症状:中度发热(38-39℃),伴寒战、肌肉酸痛、乏力;
- 脱水表现:口干、尿量减少(比平时少)、皮肤弹性下降;
- 特殊体征:部分患者会有咽部充血(喉咙发红)、颈部淋巴结肿大。
家里怎么护理最有效?
- 及时补液:呕吐、腹泻容易脱水,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WHO标准配方的口服补液盐,根据脱水程度调整饮用量(如口干、尿量减少时适当多喝);
- 调整饮食:急性期(呕吐、腹泻严重时)可暂时禁食8-12小时,让肠胃休息;症状缓解后,先从易消化的“BRAT饮食”开始(即香蕉、白米饭、苹果泥、烤吐司),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 环境调控:保持室温22-24℃、相对湿度50%-60%,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肠胃受凉;
- 症状护理:呕吐后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腹泻后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涂抹凡士林保护,预防红臀。
出现这些情况必须马上就医
当出现以下任一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
- 持续高热(>39℃)超过24小时;
- 呕吐物含胆汁(黄绿色)或咖啡样物质(褐色、像咖啡渣);
- 腹泻次数突然增多(>6次/日);
- 24小时尿量<400毫升(约一瓶矿泉水的量);
- 意识模糊或持续萎靡(精神很差、老想睡)。
怎么预防不传给家人?
- 个人防护:做好手卫生,饭前便后、接触患者分泌物后用肥皂/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照顾患者时佩戴手套、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呕吐物、排泄物;
- 饮食安全:食物彻底加热熟透,水果蔬菜充分清洗,饮用水煮沸后饮用;
- 环境消毒:患者用品单独存放、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1000mg/L)擦拭家具表面;
- 隔离管理:症状消失后继续隔离72小时(3天);食品从业人员需待症状消失后,2次粪检阴性方可复工。
需要注意的是,疾病恢复期可能出现乳糖不耐受(喝牛奶后腹泻),建议观察1-2周。若症状持续超过14天或出现新发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寄生虫检测、乳糖耐量试验等检查。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的核心,建议家庭常备体温计、口服补液盐等基础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