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窦房结功能障碍Unspecified Sinus node dysfunction
更新时间:2025-06-19 00:58:08
关键词
索引词Sinus node dysfunction、未特指的窦房结功能障碍、窦房结功能障碍、SND[窦房结功能障碍]
未特指的窦房结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电生理检查阳性:
- 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1500 ms,或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550 ms(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
- 窦房传导时间(SACT)≥160 ms(美国心脏病学会标准)。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标准)
- 持续性心电图异常:
- 静息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持续<50次/分钟),且排除药物或代谢因素影响。
- 动态心电图记录到窦性停搏≥3秒或窦房传导阻滞(二度Ⅱ型)。
- 典型临床症状:
- 心输出量不足三联征:晕厥(伴脑灌注不足证据)、乏力(活动耐量下降≥50%)、头晕(直立性低血压相关)。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药物激发试验阳性:
- 阿托品试验(0.04 mg/kg静脉注射)后心率<90次/分钟(敏感性60%-70%)。
- 异丙肾上腺素试验后心率增幅<25%(特异性>80%)。
- 慢-快综合征表现:
- 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心动过缓与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如房颤)交替出现(发生率30%-50%)。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无创检查]
A --> C[有创检查]
B --> B1[静息心电图]
B --> B2[动态心电图]
B --> B3[运动负荷试验]
B --> B4[药物试验]
B4 --> B4a[阿托品试验]
B4 --> B4b[异丙肾上腺素试验]
C --> C1[电生理检查]
C1 --> C1a[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
C1 --> C1b[窦房传导时间 SACT]
判断逻辑
- 静息心电图:
- 判断逻辑:基础心率<50次/分钟或P波缺失≥3秒为异常,需结合症状。假阴性率高(约20%),需动态监测。
- 动态心电图(Holter):
- 判断逻辑:连续记录48-72小时,捕捉阵发性事件(如停搏≥3秒)。灵敏度>90%,是症状性患者首选。
- 运动负荷试验:
- 判断逻辑:运动后峰值心率<年龄预测值85%(如60岁<123次/分钟)提示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
- 电生理检查:
- SNRT:>1500 ms提示窦房结自律性受损,>2000 ms具诊断特异性(>95%)。
- SACT:>160 ms提示窦房传导障碍,需排除心房病变干扰。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心电图参数:
- 窦性停搏≥3秒:脑灌注不足直接风险,需植入起搏器(ESC I类推荐)。
-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进展为完全性阻滞风险高,需密切监测。
-
电生理参数:
- SNRT>2000 ms:预测晕厥复发率>60%,是起搏器植入强指征。
- CSNRT>550 ms:特异性>90%,可确诊无症状性功能障碍。
-
药物试验结果:
- 阿托品试验阴性(心率<90次/分钟):提示内在性窦房结病变,排除迷走神经影响。
- 异丙肾上腺素无反应:反映β受体敏感性下降,与退行性变相关。
-
超声心动图:
- 左室射血分数<40%:需排查心肌病继发窦房结功能障碍(发生率15%-20%)。
四、诊断流程总结
mermaid
graph LR
S[疑似症状] --> EC[静息心电图]
EC --异常--> Holter[48h动态心电图]
EC --正常但症状持续--> Holter
Holter --确诊--> Rx[治疗]
Holter --未确诊--> EP[电生理检查]
EP --确诊--> Rx
EP --未确诊--> Ex[排除继发因素]
Ex --阳性--> 治疗原发病
Ex --阴性--> 随访
核心要点:
- 确诊:动态心电图或电生理检查满足金标准。
- 鉴别:需排除药物(β阻滞剂)、甲减、高钾血症等可逆因素。
- 干预阈值:症状性心动过缓或SNRT>2000 ms需起搏治疗(ACC/AHA指南)。
参考文献:
-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3 ESC心律失常指南)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ACC)
- UpToDate临床决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