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撕裂-出血综合征Gastro-oesophageal laceration-haemorrhage syndrome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索引词Gastro-oesophageal laceration-haemorrhage syndrome、胃-食管撕裂-出血综合征、Mallory-Weiss综合征、Mallory-Weiss撕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马洛里-韦斯撕裂、马洛里-韦斯病变、贲门黏膜撕裂、马洛里-韦斯综合征、Mallory-Weiss病变 [possible translation]、Mallory-Weiss病变
同义词Mallory-Weiss syndrome、Mallory-Weiss tear、Mallory-Weiss lesion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1消化系统瘘
ME24.A6大便潜血阳性
ME24.6消化系统扩张
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ME24.5消化系统溃疡
ME24.0消化系统脓肿
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
ME24.3消化系统穿孔
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
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
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
ME24.A5呕血
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
ME24.4消化系统狭窄
ME24.9胃肠出血
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
ME24.30小肠穿孔
ME24.A4黑便
ME24.A3便血
ME24.31大肠穿孔
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
ME24.7消化系统嵌顿
ME24.A2食管出血
ME24.2消化系统梗阻
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胃-食管撕裂-出血综合征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胃-食管撕裂-出血综合征,也称为Mallory-Weiss综合征(MWS),是一种由于剧烈呕吐、干呕或咳嗽等导致腹内压骤然增加,造成胃贲门和/或食管远端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撕裂,并伴随有显著出血症状的疾病。该病最初由George Mallory和Soma Weiss于1929年首次报道,因此得名。
病因学特征
-
机械性损伤机制:
- 主要原因在于剧烈呕吐或干呕时,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进而对食管下段及贲门区域施加异常高压,引起局部组织撕裂。
- 除了呕吐外,其他可引起腹内压急剧升高的情况如剧烈咳嗽、举重、分娩等也可诱发此病。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饮酒过量:长期大量饮酒不仅可以直接损害胃黏膜屏障,还可能通过酒精刺激引发频繁呕吐,从而成为MWS的重要触发因素之一。
-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幽门梗阻等情况,使得患者更易发生呕吐,增加了MWS的风险。
-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胃肠道黏膜敏感度增加,间接促进病变形成。
- 其他潜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肥胖症、妊娠晚期、慢性肝病等状态,这些都可能通过不同机制提高个体患病几率。
病理机制
-
解剖学基础:
- 胃-食管连接处结构较为脆弱,尤其在贲门部位,其黏膜较薄且缺乏足够的肌肉支撑,在受到强烈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受损。
-
出血模式:
- 撕裂通常沿着食管长轴方向发展,长度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小范围损伤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出血甚至无明显症状;而较大范围或深度撕裂则可能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急性出血: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症状是突发性呕血,血液颜色鲜红或暗红色,量多少不一,严重时可伴有低血压、休克等症状。
- 黑便:部分患者以黑便为主要表现形式,这反映了消化道内较高位置的出血经过肠道分解后排出的结果。
- 胸痛/上腹部不适:部分病人可能会感到胸部疼痛或者上腹部隐痛,尤其是在吞咽时加剧。
- 其他相关症状:恶心、呕吐(尤其是持续性干呕)、头晕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也可能出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