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病史采集]
A --> C[妇科检查]
A --> D[分泌物常规]
B --> E[手术/分娩史]
B --> F[化学物质接触史]
C --> G[黏膜外观评估]
C --> H[触诊异常结构]
D --> I[病原学检测]
D --> J[细胞学检查]
I --> K[细菌培养]
I --> L[PCR检测]
J --> M[炎性细胞计数]
G --> N[可疑病变活检]
H --> O[超声检查]
N --> P[病理诊断]
O --> Q[囊肿/肿瘤筛查]
判断逻辑:
妇科检查:
黏膜充血/糜烂→提示炎症或刺激;赘生物→需活检排除肿瘤。
分泌物常规:
白细胞>10/HPF→支持非特异性炎症;线索细胞阴性→排除BV。
超声检查:
阴道壁增厚>5mm或囊肿→提示结构性异常。
活检病理:
淋巴细胞浸润+纤维化→确诊非特异性获得性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阴道分泌物检测:
白细胞>10/HPF:提示炎症活动,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病因。
pH值>4.5:支持微生态失衡,但非特异性。
病原学检查:
培养/PCR阴性:排除特异性感染,支持"未特指"诊断。
激素检测:
雌二醇<20 pg/mL:提示雌激素缺乏性萎缩,需激素替代治疗。
炎症标志物:
IL-6或CRP升高:反映全身炎症状态,需排查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学检查:
非典型鳞状细胞:需活检排除癌前病变。
四、诊断流程总结
确诊路径:
必须满足"典型临床表现" + "活检排除特定疾病"。
鉴别重点:
优先排除感染性阴道炎(BV/念珠菌/滴虫)及肿瘤性病变。
治疗导向:
结构性异常→手术修复;炎症为主→局部抗炎治疗;萎缩性改变→雌激素治疗。
参考文献:
《妇产科学》(第9版),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215, FIGO非肿瘤性阴道疾病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