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其他特指的钩虫病Other specified Hookworm disease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39:36
编码1F68.Y

关键词

索引词Hookworm diseases、其他特指的钩虫病、钩口线虫总科引起的疾病
缩写钩虫感染、Hookworm-Infection
别名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病、美洲板口线虫病、肠道钩虫病、Ancylostomiasis、Necatoriasis

其他特指的钩虫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粪便样本显微镜检查检出钩虫卵(需采用饱和盐水浮聚法提高检出率)。
      • 粪便或十二指肠液中发现钩虫成虫(形态学鉴定明确虫种)。
      • 分子生物学检测(PCR)检出钩虫特异性基因(如ITS-2、cox1)。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慢性贫血症状(苍白、乏力、心悸)伴铁缺乏证据(血清铁蛋白<30 μg/L)。
      • 皮肤幼虫移行痕迹(红斑、丘疹)或呼吸道症状(咳嗽、血痰)。
    •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1-3个月有疫区土壤接触史(如赤足耕作、儿童沙土玩耍)。
      • 特殊暴露史:接触犬/猫钩虫(如Ancylostoma caninum/ceylanicum)的宠物主人。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病原学阴性,需同时满足以下三项:
      • 典型贫血(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20 g/L)。
      •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10%。
      • 流行病学史明确。

二、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树

    ── 病原学检查
    ├── 粪便镜检(直接涂片/浮聚法)
    ├── 成虫形态学鉴定
    └── PCR检测(虫种鉴别)
    ── 血液学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贫血、嗜酸细胞增多)
    └── 铁代谢指标(血清铁、铁蛋白)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幼虫移行期肺炎)
    └── 腹部超声(肠壁增厚、肝脾肿大)
    ── 免疫学检查
    └── 特异性IgG抗体检测(ELISA)

  2. 判断逻辑

    • 粪便镜检
      • 阳性:直接确诊,需鉴别虫种(十二指肠钩虫卵与美洲钩虫卵形态相似,需PCR辅助)。
      • 阴性但高度怀疑:连续3天送检粪便样本,或采用贝氏分离法提高检出率。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10%提示寄生虫感染,但需排除过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 胸部X线
      • 一过性肺浸润影支持幼虫移行期诊断,需与肺炎鉴别。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粪便虫卵阳性:每克粪便虫卵数(EPG)>2000提示重度感染,需紧急驱虫治疗。
    • PCR阳性:特异性鉴别虫种(如犬钩虫Ancylostoma caninum)。
  2. 血液学指标

    • 血红蛋白降低
      • 男性<130 g/L,女性<120 g/L提示贫血,若合并低MCV(<80 fL)需考虑缺铁性贫血。
    •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 10%提示寄生虫感染活动期,治疗后可逐渐下降。

  3. 铁代谢指标

    • 血清铁蛋白<30 μg/L:确诊铁缺乏,需补充铁剂并评估失血量。
  4. 免疫学检测

    • 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或现症感染,需结合病原学结果解读。

四、总结

参考文献

  1. WHO《土壤传播蠕虫病防治指南》(2023)
  2. CDC《钩虫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
  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钩虫分子诊断进展(2021)
条目钩虫病1F68.0
条目美洲钩虫病1F68.1
条目皮肤幼虫移行症1F68.2
条目其他特指的钩虫病1F68.Y
条目未特指的钩虫病1F68.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