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百科
ICD疾病
国内健康
热点新闻
疾病科普
健康生活
四季养生
健康新闻
医药产经
公共卫生
医学成果
探索科学
环球医讯
干细胞与抗衰老
硒与微生态
外泌体知识
健康研究
AI与医疗健康
心脑血管
认知障碍
创新药物
家医百科
ICD疾病
ICD扩展码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其他特指的蝇蛆病
Other specified Myia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19:36:51
定义
症状
诊断
同类
编码
1G01.Y
路径
01
某些感染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1F40 - 1G2Z
寄生虫病
1G00 - 1G0Z
体表寄生虫侵染
1G01
蝇蛆病
1G01.Y
其他特指的蝇蛆病
关键词
索引词
Myiasis、其他特指的蝇蛆病、耳蝇蛆病、泌尿生殖道蝇蛆病、肠道蝇蛆病
展开
缩写
OTFM
展开
别名
特指蝇蛆病、特殊类型蝇蛆病、特定蝇蛆病
展开
其他特指的蝇蛆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组织样本或分泌物中分离出双翅目蝇类幼虫(通过形态学鉴定确认种属)。
PCR检测检出特定蝇类幼虫DNA(如
Dermatobia hominis
的线粒体基因片段)。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感染部位红肿、疼痛伴脓性分泌物(如耳道、泌尿生殖道、肠道)。
皮下可触及移行性结节或瘘管(皮肤蝇蛆病)。
流行病学史
:
发病前有蝇类暴露史(如卫生条件差地区居住、野外活动、开放性伤口未妥善处理)。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典型临床表现(感染部位炎症+脓性分泌物/移行性结节)。
影像学检查显示肉芽肿或幼虫移行轨迹(CT/MRI)。
二、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
判断逻辑
:皮下结节内可见高回声虫体影,伴周围低回声水肿带(敏感性70%-80%)。
CT/MRI
:
判断逻辑
:深部感染(如肠道、鼻咽)可见局部组织增厚伴蜂窝织炎样改变,偶见幼虫钙化灶(特异性>90%)。
实验室检查
:
PCR检测
:
判断逻辑
:针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设计引物,阳性结果可明确蝇种(需排除环境样本污染)。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判断逻辑
:≥0.5×10⁹/L提示寄生虫感染可能,但需排除其他蠕虫病(阳性预测值60%-70%)。
临床评估
:
伤口分泌物显微镜检
:
判断逻辑
:发现带钩状口器的幼虫结构(需与蝇蛆形态学图谱比对)。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血常规
:
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0.5×10⁹/L):提示寄生虫感染,但非特异性(需结合临床)。
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75%):提示合并细菌感染(阳性率40%-60%)。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升高
(>10 mg/L):反映组织炎症活动程度。
病理活检
:
肉芽肿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提示慢性感染过程(特异性>95%)。
影像学指标
:
CT值异常
:软组织密度增高(40-60 HU)提示炎症渗出,钙化灶(>100 HU)提示幼虫死亡后矿化。
四、总结
确诊核心
依赖病原学证据(幼虫形态学鉴定或PCR),结合特征性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以影像学定位(超声/CT)和实验室筛查(嗜酸细胞计数)为主,必要时行分子检测。
实验室异常意义
需综合解读,重点识别寄生虫感染特征(如嗜酸细胞升高+幼虫检出)。
参考文献
:
《默沙东诊疗手册(专业版)》寄生虫病章节
WHO《被忽视的热带病诊断指南》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蝇蛆病的分子诊断进展》(2022)
同类疾病
顶部
条目
眼蝇蛆病
1G01.0
条目
鼻咽蝇蛆病
1G01.1
条目
喉蝇蛆病
1G01.2
条目
皮肤蝇蛆病
1G01.3
条目
其他特指的蝇蛆病
1G01.Y
条目
蝇蛆病,未特指的
1G01.Z
{if($request->host(true)=='www.familydocto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