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病原学检测]
A --> C[炎症评估]
A --> D[器官损伤评估]
B --> B1(血清学:IFA/ELISA)
B --> B2(PCR核酸)
C --> C1(CRP/ESR)
C --> C2(血常规)
D --> D1(肝功能)
D --> D2(腹部超声)
D --> D3(胸部X线)
判断逻辑:
病原学检测:
IFA/ELISA阳性:IgM阳性或双份血清4倍升高可确诊;单独IgG阳性需排除既往感染
PCR阳性:急性期敏感性高(>80%),阴性不能排除诊断(需结合血清学)
炎症标志物:
CRP>50 mg/L + ESR>40 mm/h:提示全身炎症反应
白细胞正常 + 血小板↓:特征性表现(与细菌性脓毒症鉴别)
器官损伤评估:
ALT/AST升高:反映肝脏内皮细胞损伤
腹部超声肝脾肿大:支持血管炎性病变
胸部X线浸润影:提示肺部微血管渗漏(重症指标)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异常值
临床意义
处理建议
血清学抗体
IgM阳性或4倍升高
确诊急性感染
立即启动多西环素治疗
PCR
立克次体DNA阳性
早期诊断依据(发病1周内最敏感)
阴性需重复检测或结合血清学
血小板
<100×10⁹/L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预示出血风险
监测出血征象,避免抗凝药物
转氨酶
ALT/AST >80 U/L
肝脏微血管炎导致肝细胞坏死
保肝治疗,评估肝衰竭风险
CRP
>50 mg/L
炎症反应强度指标,>100 mg/L提示重症
加强支持治疗,监测器官功能
胸部X线
斑片状浸润影
非心源性肺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氧疗,警惕ARDS
四、诊断流程要点
疑似病例:发热+头痛+流行病学史 → 立即送检血清学和PCR
确诊病例:病原学阳性 + 核心三联征 → 启动抗立克次体治疗
排除诊断:
伤寒(血培养阳性)
蜱传斑点热(蜱叮咬史+蜱传立克次体抗体阳性)
病毒性出血热(病原学/PCR鉴别)
参考文献:
WHO《立克次体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修订版)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