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阿米巴病Unspecified Amoebiasis

更新时间:2025-06-19 01:28:48
编码1A36.Z

关键词

索引词Amoebiasis、未特指的阿米巴病、阿米巴病、阿米巴感染、内阿米巴病、阿米巴病nos、阿米巴病,未特指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阿米巴病NOS
缩写Amoebiasis-NOS、NOS-Amebiasis
别名不明类型阿米巴病、普通阿米巴病、一般阿米巴病

未特指的阿米巴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粪便或肠黏膜组织标本中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滋养体或包囊(显微镜检)。
      • 特异性抗原检测(ELISA/EIA)或PCR核酸检测阳性(敏感性>90%)。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腹泻伴暗红色果酱样便(70%-90%)。
      • 右下腹持续性钝痛或绞痛(60%-80%)。
    • 流行病学史
      • 疫区旅行史(发展中国家)或接触被粪便污染的水源/食物。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血清学检测
      • 抗阿米巴抗体阳性(间接血凝试验/IHA≥1:256,或ELISA阳性)。
    • 影像学特征
      • 腹部超声/CT显示肝脓肿(低回声/低密度灶伴强化环)或肠壁增厚("靶征")。
    •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或白细胞计数>10×10⁹/L(中性粒细胞占比>70%)。
  4. 阈值标准

    • 符合"金标准"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腹泻+腹痛)。
      • 血清学抗体阳性或影像学异常。

二、辅助检查

  1.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筛查] --> B1(粪便镜检) A --> B2(粪便抗原/PCR) B1 --> C[阳性→确诊] B2 --> C A --> D[血清学检测] D --> E[抗体阳性→支持诊断] A --> F[影像学检查] F --> G1(腹部超声) F --> G2(CT/MRI) G1 --> H[肝脓肿/肠壁增厚] G2 --> H H --> I[支持肠外感染]

  2. 判断逻辑

    • 粪便镜检
      • 检出滋养体(活动性感染)或包囊(携带状态);需连续3天送检提高敏感性(60%→85%)。
    • PCR/抗原检测
      • 特异性>95%,可区分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与非致病虫种。
    • 血清学检测
      • 抗体在感染后7-10天出现,持续数月;适用于肠外感染或培养阴性病例。
    • 影像学检查
      • 超声:首选肝脓肿筛查(敏感性80%),脓肿呈无回声灶伴后方增强。
      • CT:脓肿呈低密度灶(10-20 HU),边缘强化;肠壁增厚>4mm提示肠炎。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粪便镜检阳性:直接确诊活动性感染;若仅见包囊需结合症状判断。
    • PCR/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需立即治疗。
  2. 血清学检查

    • 抗阿米巴抗体阳性(IHA≥1:256):
      • 肠外感染(如肝脓肿)的强证据;阴性结果可排除90%肝脓肿。
  3. 炎症标志物

    • CRP>50 mg/L:提示严重炎症或脓肿形成(特异性>80%)。
    • 白细胞>10×10⁹/L伴中性粒细胞升高:支持细菌重叠感染或脓肿破裂。
  4. 肝功能检查

    • ALT/AST升高(>2倍上限):肝脓肿压迫肝实质的指标。
    • 碱性磷酸酶升高:脓肿邻近胆管时更显著。
  5. 便常规

    • 红细胞阳性:提示黏膜侵袭性病变(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

四、总结

参考文献
WHO《阿米巴病诊断指南》
CDC《寄生虫病诊断标准》
《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条目内阿米巴属肠道感染1A36.0
条目内阿米巴属肠外感染1A36.1
条目未特指的阿米巴病1A3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