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淋球菌感染Unspecified Gonococcal infection

更新时间:2025-06-20 17:52:28
编码1A7Z

关键词

索引词Gonococcal infection、未特指的淋球菌感染、淋病、慢性淋病、淋病奈瑟菌感染、淋球菌引起的感染
缩写淋球菌感染、NGI
别名淋菌感染、淋菌性疾病、性病淋病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BB4Y其他特指的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
BB4Z未特指的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
BB41心内膜心肌炎
BB40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BB42心内膜心包炎
关联情况
耐药淋球菌
MG50.61耐大环内酯的淋球菌
MG50.62耐氨基环醇的淋球菌
MG50.60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淋球菌
MG50.64耐氨基糖甙类的淋球菌
MG50.6Y其他耐药淋球菌
MG50.6Z未特指的耐药淋球菌
MG50.63耐氟喹诺酮的淋球菌

未特指的淋球菌感染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未特指的淋球菌感染是指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引起的,但具体部位或并发症未明确指出的化脓性感染。这种类型的淋球菌感染通常发生在泌尿生殖系统,但也可能影响眼睛、咽部、直肠等其他黏膜部位。其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出黏液或脓性分泌物等。


二、医学定义

淋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者的分泌物传播,属于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感染过程中,细菌定植于易感细胞表面,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清除,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1. 病原体特性

    • 淋球菌为严格需氧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迅速死亡。其主要毒力因素包括脂多糖(LPS)、IgA1蛋白酶、外膜蛋白(如PorB)及铁摄取系统等。
    • 细菌通过改变抗原表达逃避抗体中和作用,增加耐药性突变频率,是造成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2. 感染机制

    • 感染始于细菌黏附至易感细胞表面,随后进入细胞内部进行繁殖,最终导致细胞破裂释放子代细菌。
    • 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白细胞会形成脓性分泌物,这是淋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之一。

四、病因: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1. 主要传播途径

    • 性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涉及阴道、肛门或口腔性交过程中的黏膜暴露。
    • 间接接触传播:较少见,但亦可通过使用被污染的生活用品(如内衣裤、毛巾等)发生。
  2. 高危人群

    • 性行为活跃者,特别是有多名性伴侣者。
    • 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如正确使用安全套)的人群。
    • 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遭受严重并发症影响。
  3. 合并感染高发机制

    • 由于免疫防御机制受损,淋球菌感染患者容易并发其他性传播疾病,如衣原体感染、梅毒等。此外,长期未治愈的病例可能导致输卵管阻塞、不育症甚至异位妊娠等问题。

依据来源:WHO关于性传播疾病的指南、ICD-11编码说明、《Fields Virology》及其他权威病毒学与免疫学研究文献。

条目泌尿生殖系淋球菌感染1A70
条目淋球菌性盆腔腹膜炎1A71
条目其他部位的淋球菌感染1A72
条目播散性淋球菌感染1A73
条目淋病并发于妊娠、分娩或产褥期JB63.2
条目未特指的淋球菌感染1A7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