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 更新时间:2024-10-12 14:01:01 关键词 索引词 Visceral leishmaniasis、内脏利什曼病、印度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婴儿黑热病、婴儿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查加斯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婴儿利什曼虫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
展开 同义词 Sahib disease、Ponos、Burdwan fever、Kala-azar、Mard el bicha、Sirkari disease、Indian visceral leishmaniasis、Dumdum fever、Visceral leishmaniasis due to Leishmania donovani
展开 内脏利什曼病(1F54.0)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发热 :
患者通常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或弛张热,体温可高达39-40°C,可持续数周(70%-90%)。双相热型(每日两次高峰)并非特征性表现。
体重减轻和消瘦 :
因慢性消耗和代谢亢进,患者出现进行性体重下降(80%-90%)。
乏力和虚弱 :
较少见的症状
腹痛和腹部不适 :
皮肤改变 :
急性期可能出现皮肤灰暗,但色素显著沉着或溃疡多提示黑热病后皮肤利什曼病(PKDL)(<10%)。
出血倾向 :
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下瘀点(20%-30%)。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肝脾肿大 :
脾脏进行性肿大(起病2-3周后可触及),质地中等偏硬,严重时可达盆腔(90%-95%)。肝脏轻中度肿大,质地柔软(70%-80%)。
全血细胞减少 :
贫血(血红蛋白<90 g/L)、白细胞减少(<4×10⁹/L)和血小板减少(<100×10⁹/L)三者并存(80%-90%)。
淋巴结肿大 :
较少见的体征
黄疸 :
腹水 :
晚期低白蛋白血症或门脉高压时可见(5%-1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血液学检查 :
全血细胞减少 :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80%-90%)。
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 :血清球蛋白显著升高(>50 g/L)(70%-80%)。
骨髓穿刺 :
无鞭毛体检测 :骨髓巨噬细胞内可见卵圆形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确诊依据)(90%-95%)。
免疫学检测 :
rK39抗体快速检测 :流行区敏感性达90%以上,非流行区可能降低(需结合临床)。
分子生物学检测 :
PCR检测 :对骨髓或脾脏穿刺样本的敏感性高于外周血(80%-90%)。
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 :脾脏肿大伴回声增强,肝实质回声增粗(70%-80%)。
CT/MRI :显示脾脏体积显著增大,偶见门静脉扩张(50%-60%)。
注 :临床表现因流行区虫株差异、宿主免疫状态及病程阶段而异。未经治疗者3年内病死率可达95%,早期诊断(骨髓/PCR)和锑剂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