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临床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功能测试]
B --> B1(牙齿移位测量)
B --> B2(叩诊测试)
B --> B3(牙龈损伤评估)
C --> C1(X线片)
C --> C2(CBCT)
C1 --> C1a(牙周膜间隙)
C1 --> C1b(牙槽窝形态)
C2 --> C2a(三维移位距离)
D --> D1(牙髓活力测试)
D --> D2(咬合功能评估)
判断逻辑:
临床检查:
移位测量:游标卡尺测量临床冠高度差>2mm为异常(正常≤1mm)。
叩诊测试:垂直向叩痛提示牙周膜急性损伤,需结合影像学排除根折。
牙龈评估:裂伤深度>3mm需缝合,提示合并软组织损伤。
影像学检查:
X线片:牙周膜间隙>1.5mm(正常0.2-0.4mm)为确诊关键;牙槽窝边界模糊提示骨损伤。
CBCT:轴向移位距离≥2mm为手术复位指征;三维重建可量化移位角度。
功能测试:
牙髓活力测试:早期假阴性需2周后复测;持续无反应提示牙髓坏死。
咬合评估:咬合纸显示早接触点,指导调𬌗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牙髓活力测试:
早期假阴性:神经暂时性休克(30%-40%),需2周后复查。
持续无反应:提示牙髓进行性坏死(20%-30%),需根管治疗。
炎症标志物(科研参考):
龈沟液IL-1β升高(>20 pg/mL):提示持续炎症反应,需加强抗炎治疗。
MMP-8活性增强:反映牙周组织破坏风险,需监测牙根吸收。
微生物检测(并发症):
厌氧菌培养阳性:提示继发感染,需抗生素治疗(如甲硝唑)。
四、治疗决策树
mermaid
graph LR
A[确诊突出性脱位] --> B{移位程度}
B -- <2mm --> C[手法复位+弹性固定2周]
B -- ≥2mm --> D[手术复位+刚性固定4周]
C --> E[复查牙髓活力]
D --> E
E -- 活力正常 --> F[定期观察6个月]
E -- 无活力 --> G[根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