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原发部位的脂肪肉瘤Unspecified Liposarcoma, primary site 更新时间:2025-06-18 22:35:27 关键词 索引词 Liposarcoma, primary site、未特指原发部位的脂肪肉瘤、原发部位脂肪肉瘤
展开 缩写 WTFYBDZDZRL、Liposarcoma-NOS
展开 别名 不明来源脂肪肉瘤、来源不明脂肪肉瘤、脂肪肉瘤-未确定原发部位
展开 未特指原发部位的脂肪肉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确诊 :
活检或手术标本经HE染色证实为脂肪肉瘤,明确组织学亚型(高分化、黏液样、去分化或多形性)。
免疫组化显示MDM2(+)、CDK4(+)和S-100(+),其中MDM2阳性是鉴别高分化脂肪肉瘤与良性脂肪瘤的核心指标。
分子遗传学证据 :
FISH检测显示12号染色体扩增(MDM2基因)或t(12;16)(q13;p11)易位(FUS-DDIT3融合基因)。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
影像学特征 :
MRI显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的黏液样区域(黏液样亚型)。
CT显示不均匀脂肪密度肿块伴强化间隔(高分化亚型)。
临床表现 :
深部软组织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大腿/腹膜后常见)。
肿瘤压迫症状(如肠梗阻或神经压迫)。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两项(组织病理+分子遗传学)即可确诊。
若仅满足组织病理学标准,需同时符合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病理学检查]
A --> D[分子检测]
B --> B1[MRI]
B --> B2[CT]
B --> B3[PET-CT]
C --> C1[穿刺活检]
C --> C2[手术标本]
C --> C3[免疫组化]
D --> D1[FISH]
D --> D2[PCR]
判断逻辑 :
影像学检查 :
MRI (首选):
黏液样亚型:T2高信号黏液区→支持黏液样脂肪肉瘤。
高分化亚型:脂肪信号内见增厚分隔→提示局部侵袭性。
CT :
不均匀脂肪密度(-50~-100 HU)→ 排除单纯脂肪瘤。
PET-CT :
SUVmax>2.5→提示去分化/高级别成分(敏感性70%)。
病理学检查 :
穿刺活检 :
免疫组化三联 :
MDM2+/CDK4+/S-100+ → 确诊高分化亚型(特异性>95%)。
分子检测 :
FISH检测MDM2扩增 :
PCR检测FUS-DDIT3 :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组织病理学 :
MDM2强阳性 :排除良性脂肪瘤,提示高分化脂肪肉瘤。
S-100局灶阳性+CDK4阳性 :支持脂肪肉瘤诊断,需结合分子检测。
分子遗传学 :
MDM2基因扩增(FISH) :
阳性→确诊高分化/去分化亚型(阴性预测值98%)。
FUS-DDIT3融合基因 :
影像学定量指标 :
CT值>-50 HU :提示非脂肪成分(去分化风险↑)。
MRI增强扫描强化>30% :提示富血供区域(高级别转化可能)。
血清学标志物 (非特异性):
LDH升高 (>250 U/L):提示肿瘤负荷大或转移可能。
CRP升高 (>10 mg/L):反映肿瘤相关炎症反应。
四、诊断流程总结
初筛 :深部无痛性肿块→MRI/CT评估脂肪成分和侵袭性。
确诊 :穿刺活检+免疫组化(MDM2/CDK4/S-100)→阳性者行FISH/PCR验证。
分期 :PET-CT评估转移(肺/腹膜后淋巴结)。
亚型关键鉴别 :
高分化:MDM2扩增+CT脂肪密度
黏液样:FUS-DDIT3+MRI黏液信号
去分化:MDM2扩增+CT非脂肪区强化
参考文献 :
WHO《软组织与骨肿瘤分类》(2020版)
NCCN《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中华病理学杂志》脂肪肉瘤诊断专家共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