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瘢痕疙瘩辅助检查] --> B[临床评估]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病理学检查]
B --> B1[体征评分:硬度/颜色/浸润范围]
B --> B2[功能障碍评估:关节活动度]
C --> C1[高频超声:低回声区厚度>4mm]
C --> C2[MRI:T2加权高信号+强化]
D --> D1[组织活检:HE染色]
D --> D2[免疫组化:TGF-β/CD34]
判断逻辑:
超声:低回声区厚度>4mm且边界浸润提示活跃增生(敏感度85%)
MRI:T2高信号反映水肿/炎症,强化提示血管增生(特异度92%)
免疫组化:TGF-β阳性率>80%支持胶原代谢失衡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组织病理学:
胶原束紊乱:确诊瘢痕疙瘩的核心依据,需立即干预。
微血管密度>20/HPF:提示活跃期,首选皮质类固醇注射。
免疫组化:
TGF-β表达+++:预示复发风险高,需联合放疗。
MMP-1/TIMP-1比值<0.5:表明胶原降解障碍,建议压力治疗。
血清标志物(研究性):
IL-6>15 pg/mL:反映系统炎症,需监测关节并发症。
TGF-β1>40 ng/mL:提示全身成纤维细胞活化,禁忌手术切除。
四、总结
确诊核心依赖组织病理(胶原结构紊乱+TGF-β高表达)。
辅助检查优先超声/MRI评估活动性,避免盲目活检高风险部位。
实验室异常指导分层治疗:微血管增生→抗血管治疗;胶原降解障碍→物理治疗。
参考文献:
《中国瘢痕疙瘩诊疗指南(2023版)》
J Am Acad Dermatol. 2022;86(1):S0190-9622(21)02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