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天疱疮Unspecified Pemphigus
更新时间:2025-06-18 22:31:46
关键词
索引词Pemphigus、未特指的天疱疮、天疱疮
别名Pemphigus-NotOtherwiseSpecified
未特指的天疱疮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表皮内水疱伴棘层松解,松解位置可在基底层上方(寻常型特征)或颗粒层(落叶型特征)
-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间IgG和/或C3沉积("网状"荧光模式)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符合金标准中至少一项
- 典型临床表现:松弛性水疱伴尼氏征阳性(≥1处皮损)
- 黏膜损害:口腔/生殖器等部位出现疼痛性糜烂面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血清学检测:
- 抗Dsg1抗体阳性(支持落叶型)
- 抗Dsg3抗体阳性(支持寻常型)
- 阈值:抗体滴度>20 U/mL(ELISA法)
- 临床表现:
- 水疱破裂后形成"卷筒状"鳞屑边缘
- 进行性皮损扩展(新发水疱>3处/周)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组织病理学]
A --> C[免疫荧光检查]
A --> D[血清学检测]
A --> E[鉴别诊断检查]
B --> B1(皮肤活检)
B1 --> B2[光镜:棘层松解]
B1 --> B3[水疱位置定位]
C --> C1(直接免疫荧光)
C1 --> C2[IgG/C3沉积模式]
C --> C3(间接免疫荧光)
C3 --> C4[抗体滴度定量]
D --> D1(ELISA)
D1 --> D2[Dsg1/Dsg3抗体]
D --> D3(免疫印迹)
D3 --> D4[靶抗原鉴定]
E --> E1(细菌培养)
E --> E2(自身抗体谱)
E --> E3(影像学检查)
判断逻辑:
-
组织病理学:
- 基底层上方松解→指向寻常型天疱疮
- 颗粒层松解→指向落叶型天疱疮
- 注意:未特指型可能显示不典型松解位置
-
免疫荧光检查:
- 直接法阳性→确诊价值(敏感性>90%)
- 间接法滴度→监测疾病活动度(滴度变化>4倍有意义)
-
血清学检测:
- Dsg1/Dsg3双阴性→需排除类天疱疮
- Dsg1单阳性→可能为落叶型变异
- Dsg3单阳性→可能为黏膜优势型
-
鉴别检查:
- 细菌培养→排除脓疱病
- ANA检测→排除红斑狼疮
- 胸片/CT→排查副肿瘤性天疱疮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抗Dsg抗体(ELISA):
-
20 U/mL:支持活动性天疱疮
-
150 U/mL:提示重度病变
- 处理建议:>40 U/mL需启动免疫抑制治疗
-
外周血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提示继发感染风险
- ESR>40 mm/h:反映疾病活动度
- 处理建议:CRP升高需加用抗生素
-
血常规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5%:需排查药物诱发
- 淋巴细胞<1.0×10⁹/L:警示免疫抑制过度
- 处理建议:淋巴细胞减少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
-
皮肤活检补充指标:
-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提示大疱性类天疱疮可能
- IgG4亚型沉积→需排查副肿瘤性天疱疮
四、诊断流程总结
- 初始评估:尼氏征检测+黏膜检查
- 确诊步骤:皮肤活检+直接免疫荧光
- 分型依据:
- 活动度监测:
参考文献:
- 《Dermatology》(4th ed.) 天疱疮诊断共识
-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23年诊断标准更新
-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实验室检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