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病史与体格检查]
A --> C[基础实验室检查]
B --> D[风团特征记录]
B --> E[血管性水肿评估]
C --> F[血常规+嗜酸粒细胞]
C --> G[CRP/ESR]
A --> H[排除性检查]
H --> I[物理性荨麻疹激发试验]
H --> J[自体血清皮肤试验 ASST]
H --> K[甲状腺功能+抗体]
H --> L[过敏原检测]
判断逻辑:
病史与体格检查:
记录风团形态、分布、持续时间(>24小时需怀疑荨麻疹性血管炎)。
划痕试验阳性支持皮肤高反应性。
ASST试验:
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机制(皮内注射自体血清后出现风团)。
甲状腺抗体检测:
抗TPO抗体阳性提示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IgE检测阴性可排除IgE介导的荨麻疹。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 >0.5×10⁹/L:
急性期提示Th2炎症反应,慢性期持续升高需排查寄生虫感染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白细胞正常:排除感染性病因。
炎症标志物:
CRP 5-20 mg/L(参考值<5 mg/L):
轻度升高反映低度炎症状态,>20 mg/L需警惕感染或自身免疫病。
ESR >20 mm/h(参考值<20 mm/h):
非特异性升高,需结合临床表现评估。
免疫学指标:
血清总IgE >150 IU/mL(参考值<100 IU/mL):
20%-30%患者升高,与疾病严重度无关,但可指导抗IgE治疗(如奥马珠单抗)。
抗TPO抗体阳性:
提示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病共病,需转诊内分泌科。
ASST试验阳性:
风团直径>对照1.5mm:支持自身免疫性荨麻疹,预测抗组胺药抵抗风险。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核心确诊路径:典型风团(必须) + 病程≥6周(必须) + 排除特定诱因(必须)。
实验室价值:
阴性结果(如过敏原检测)支持自发性诊断。
阳性结果(如ASST)指导个体化治疗。
警示征象:
风团持续>24小时、紫癜样皮损 → 需活检排除荨麻疹性血管炎。
喉头水肿 → 紧急处理并评估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参考文献:
《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指南》(EAACI, 2022)
《慢性荨麻疹国际共识》(ICON, 2022)
Maurer M et al.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