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蓄血证(TM1)Blood accumulation in the bladder pattern (TM1)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5:37
关键词
索引词Blood accumulation in the bladder pattern (TM1)、膀胱蓄血证(TM1)、膀胱血热证(TM1)
同义词Blood and heat build up in the bladder pattern (TM1)
膀胱蓄血证(TM1)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膀胱蓄血证,中医病证名。该证候是指少腹受损,或外邪内侵导致血瘀停滞膀胱,以少腹硬满疼痛、小便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可见于癃闭、淋证等疾病过程中。
病因学特征
-
外伤瘀滞机制:
- 少腹部遭受外力撞击或跌仆损伤,致使膀胱脉络破损,离经之血积于膀胱而成蓄血。
-
热邪迫血机制:
- 外感热邪(如太阳表邪随经入腑)或内热炽盛,灼伤膀胱血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瘀积;或热与血结,阻滞气机,致膀胱气化失司。
-
肾虚血瘀机制:
- 肾气不足则推动无力,血行迟滞;肾阳亏虚则温煦失职,寒凝血瘀;肾阴亏耗则虚火灼络,血溢成瘀。三者皆可致瘀血蓄结膀胱。
病理机制
-
瘀阻气化:
- 血瘀阻滞膀胱,气机不畅,水液输布受阻,故见小便不利;瘀血内结则少腹硬满拒按,疼痛如刺,入夜尤甚。
-
热瘀互结:
- 热邪与瘀血搏结于下焦,熏灼津液,可见小便短赤涩痛;热瘀上扰心神则烦躁谵语(见于重症)。
临床表现
-
核心症状:
- 少腹急结:少腹部位硬满疼痛,按之痛甚,或可触及肿块
- 排尿异常:小便不利,量少色暗,甚则尿闭;或见血尿、尿中有血块
- 舌脉特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脉沉涩或细涩
-
辨证要点:
- 起病多有外伤史或外感热病史
- 兼具血瘀证(疼痛固定、舌紫脉涩)与膀胱气化不利证(小便异常)
- 需与膀胱湿热证(以尿频急痛、苔黄腻为主)鉴别
参考文献:主要依据《伤寒论》第106条(桃核承气汤证)、第124条(抵当汤证)关于下焦蓄血的论述,并参考《金匮要略》《血证论》等典籍。现代阐释参考国医大师周仲瑛《中医内科学》癃闭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