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糖尿病逐渐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一大隐患。病例显示,3岁女童小点点晨起突然呕吐、精神差前来就诊,近两周常夜间喝水、尿床,近1月体重减轻2斤,空腹末梢血糖高达29.4mmol/L,被诊断为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1岁的涵涵突然呕吐腹痛,后出现意识障碍、昏迷,送医后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度)、1型糖尿病等,涵涵之前就有多饮多尿现象。这些病例警示我们要重视儿童糖尿病问题。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约占90%。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儿童糖尿病相关知识,包括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孩子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糖尿病以及儿童糖尿病可能引发的酮症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一、儿童糖尿病的类型及占比
儿童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两大类型。其中I型糖尿病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约占90%。
- I型糖尿病发病因素:
-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孩子患I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例如父母一方患糖尿病,孩子患I型糖尿病的几率比普通孩子高。
- 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等,可能侵袭胰岛细胞,使胰岛细胞受损,影响胰岛素分泌。
- 自身免疫因素:孩子自身免疫系统可能误将胰岛细胞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并对其攻击,破坏胰岛细胞正常功能。
- II型糖尿病发病因素:II型糖尿病在儿童中占比相对较小,但不容忽视。II型糖尿病多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例如孩子长期高热量饮食,摄入过多甜食、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使身体能量过剩,脂肪堆积。同时,缺乏运动也是关键因素,身体得不到足够锻炼,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最终可能引发II型糖尿病。
二、不同类型儿童糖尿病的发病因素
(一)I型糖尿病 I型糖尿病发病往往比较突然。
- 遗传因素:基因的某些突变或缺陷可能使孩子天生具有患I型糖尿病的易感性。
- 感染因素:除柯萨奇病毒外,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也可能引发I型糖尿病。
- 自身免疫因素:免疫系统产生的自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等,会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二)II型糖尿病
对于II型糖尿病来说,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致病因素。
- 饮食因素:现在很多孩子饮食结构不合理,偏爱快餐、碳酸饮料等高糖高脂食物,长期如此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是II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运动因素:现代孩子的娱乐方式多为久坐不动,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身体代谢减缓,血糖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
三、需警惕儿童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不增长或者下降时,这可能是危险信号。正常情况下,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重应逐步上升,若体重停滞不前甚至减少,可能是身体代谢出现问题。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从而导致体重下降。 多饮、多食、多尿也是需关注的症状。
- 多饮:是因为血糖升高后,身体通过肾脏排出多余糖分,这一过程会带走大量水分,导致孩子口渴进而大量饮水。
- 多食:是因为身体细胞得不到足够能量,会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促使孩子多吃东西。
- 多尿:则是肾脏过滤血液中的糖分,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 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并且伴有呕吐、腹痛、精神差等症状时,家长必须高度警惕。呕吐和腹痛可能是高血糖引发的酮症酸中毒,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精神差可能是因为身体内环境紊乱,大脑缺乏足够能量供应。
四、儿童糖尿病发展为酮症酸中毒的危害
儿童糖尿病若不及时控制,很可能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一旦发生酮症酸中毒,孩子会出现突然呕吐、腹痛等症状,如前面病例中的孩子。呕吐和腹痛会让孩子难受且身体虚弱,随着病情加重,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严重情况。这是因为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当酮体在体内大量堆积时,会使血液pH值下降,出现酸中毒。酸中毒会影响身体各器官正常功能,特别是大脑,大脑受影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这不仅对孩子身体造成极大伤害,还可能危及生命,若不能及时救治,可能导致孩子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儿童糖尿病需要家长高度重视。了解儿童糖尿病的类型、发病因素、症状表现以及严重并发症,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异常情况,尽早带孩子就医。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和适量运动,这对预防儿童糖尿病有着重要意义。多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防范儿童糖尿病于未然,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